武侠剧被唱衰了这么多年,每年却总少不了几部作品露头,今年尤甚。
那边,金庸先生的《飞狐外传》来势汹汹。胡斐手起刀落,快意恩仇的那股江湖味儿就有了。这边,《莲花楼》《一念关山》先后开机,成毅、刘诗诗、刘宇宁的名头一出,粉丝们看偶像游历江湖的心也活跃起来了。
江湖与庙堂、成长与救赎、传承与守护,兜兜转转,武侠这股风似乎又吹了回来。就目前的公开消息统计,算上待播、已开机、筹备中的各类项目,市面上数得上名目的武侠剧已有近 20 部。
前些年,媒体唱衰武侠剧," 仙侠 101" 的口号喊得震天响。而如今,曾被挤在角落的武侠剧组团出击,这多少有点扬眉吐气的感觉了。
不过,经历了这么多次的反复,也愈发让人好奇:这一批新剧能打破曾经武侠剧的魔咒吗?新武侠剧又会做出怎样的创新?它们能满足观众的期待吗?
武侠 IP 变奏曲
《飞狐外传》是金庸先生的作品中极为特殊的一部。
它与《雪山飞狐》属于一个 " 宇宙 ",但叙事和语言风格迥然不同。此前影视化,也多与《雪山飞狐》一同拍摄,单独成剧者寥寥。
上一部关于《飞狐外传》的改编,可以追溯到 2007 年,由王晶执导的《雪山飞狐》。但相比于 1999 年的 TVB 版,王晶版《雪山飞狐》显然热度和口碑都稍逊一筹,至今豆瓣评分人数仍未破万。
因此,从观众反馈来看,对于金庸先生的这部 " 冷门之作 ",普遍期待值偏高。
但这样的作品终究是少数。金庸先生有十五部武侠小说,每部小说都曾被改编为影视剧。" 射雕三部曲 "、《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等经典之作,更是武侠翻拍榜的大热门。
要说起能比肩的新武侠 IP,寥寥。过去几年来,仙侠剧百花齐放,武侠剧渐渐凋零。归根结底,还是可供改编的 IP 实在太少。网络文学的盛行,为仙侠、玄幻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土壤。乘着大 IP 的东风,它们强力分走了古装市场的蛋糕。
相对而言,不论是在影视领域,还是在文学领域,武侠就显得寂寥了许多。即便有新作品出现,也独木不成林,难以改变武侠剧的颓势。比如豆瓣过了 8 分的《侠探简不知》《少年游之一寸相思》,对不少观众来说,还是冷门剧。可以说,武侠剧的内容困境,最难解决的就是 IP 之困。
不过,从今年热闹的武侠剧市场来看,创作者们不再局限于武侠小说,IP 来源更加灵活。
比如电影改编。
《山河之影》是根据同名系列电影《绣春刀》改编的。这一系列电影由路阳执导,此次他也将担任《山河之影》的监制。剧集也延续了电影版的叙事风格,将破案与武侠相融合。
再如动漫改编。
《少年歌行》与《少年白马醉春风》都出自新武侠作家周木楠之手,但此前大多数观众了解到这一系列作品,是通过同名动漫。
《风灵玉秀》则来自追番人们的快乐老家,B 站。它于 2017 年在 B 站上线,热度口碑皆不俗。作品以武侠世界为背景,讲述飞贼风铃儿与商贾之女白钰袖共同闯荡江湖的故事,是难得的双女主武侠剧。
事实上,尽管武侠剧式微,但武侠在国漫中的地位,却从未被取代。经典如《画江湖》《秦时明月》系列,不仅动漫口碑不俗,由其改编的剧集,更是掀起漫改剧的风潮。新潮如《枕刀歌》《凡人修仙传》《少年锦衣卫》等,皆是有口皆碑的国漫作品。
它们的盛行,或许能为未来的武侠剧提供丰富储备。
多元化与圈层化
不仅仅是数量上鼓舞人心,从类型元素、创作思路方面来看,新一批武侠剧相较以往也更为多元。
如果要在今年上半年选一部最出人意料的武侠作品,相信很多人的答案会是网络电影《目中无人》。
影片用 70 多分钟的时间,讲述了一个极简的故事。片中没有复杂的武学体系、江湖门派,也没有为父报仇、群雄夺宝的武侠标配,有的只是一个盲眼的捉刀人,为萍水相逢的酒家女讨回正义的侠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