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奇旅》通过一场奇趣的灵魂之旅,传达了一条既简明又深奥的人生哲理。
而今年的《青春变形记》有着宏大中国传说背景,却只讲述一个小女孩青春期的烦恼。
试想,倘若《青春变形记》去纯粹地拍熊猫传说,《寻梦环游记》去纯粹地拍亡灵神话,它们还能受到大众的喜欢吗?
答案显而易见。
它们都有着宏大的背景设定和复杂的特效技术支撑。
但这些技术,并没有喧宾夺主。
而是作为故事的桥梁,引领我们探索一个鲜活、温热的情感主题。
只有在情感上打动观众,才能成就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
该怎么「抄」
单论制作,《杨戬》绝对不能算一部烂片。
大家对于本片的失望,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惋惜。
尤其是在喊了这么多年「国漫崛起」之后,那份期盼的热情已经一点点地消散。
明明技术也上去了,投资也加码了,观众们也踊跃支持了。
可,还是差了那么一口气。
三年前,《白蛇:源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相继获得成功。
国产动画由此似乎发现了一种可行之路。
在这之后,用成熟的特效技术,配上神话传说角色,似乎成了一套通用模版。
追光「新神榜」系列、「新传说」系列,彩条屋的「中国神话」系列,都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然而,神话元素的滥用,也导致了高度的同质化。
《西游记》《封神榜》这些古典神话被扎堆地翻拍、改编。
别说主角了。
光一个配角申公豹,在三年时间里,就至少出现了三个以上的版本。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里是个反派,结结巴巴的阴谋家。
在《姜子牙》里是个正派,侠义忠厚的萌壮汉。
到了《新神榜:杨戬》里,又是亦正亦邪,洒脱自在的浪荡子。
导致鱼叔现在也晕了向:
原版申公豹到底是啥样来着?
而在创作层面,更是不约而同地陷入了一个误区——
美术设计优于故事内容。
我们常说,好的动画,要够燃。
但这种燃,得燃对方向。
画面上的燃,通常不过三分钟。
情感上的燃,才是一记真正的重拳,能让我们回味无穷。
曾经我们以为,与美日等动画大国之间最大的差距,在于技术。
现在渐渐发现,恐怕还是在于故事。
最后一位迪士尼「九元老」奥利·约翰斯顿,去世前曾说了这么一句话:
「动画,不如动感情」
故事讲述的出新、角色塑造的独特、情感表达的真挚,都应该与视觉奇观的创造,形成平衡。
共同成为一部经典的决定因素。
对比之下,作为动画电影领头人的皮克斯显然严格遵守了这点。
《皮克斯的故事》
比如皮克斯的成名之作《玩具总动员》。
现在来看,难免会觉得制作粗糙。
在当时,它已经用上了全球最顶尖的动画制作技术。
但是,皮克斯并没有将它做成炫技的作品。
而是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打造出一个最纯粹、最动人的关乎童年、友谊和自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