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哥》上线了。
可哥哥越热闹,Sir 就越是担心她。
《浪姐》。
Sir 知道,姐姐在一个月前已经结束了。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在同一个模式、同一种赛制、同一个平台里,《姐姐》的关注度似乎越来越落后于《哥哥》。
最直观的印象:
这一季《浪姐》的流量高峰,从第一期到最后一期,始终都停留在王心凌身上,再无新鲜发现。
还有更硬核的数据,收视率对比。
无论是上线首日:
浪姐 1:1.22 亿;浪姐 2:1.21 亿;浪姐 3:1.36 亿。
披哥 1:1.36 亿;披哥 2:1.71 亿。
还是整季总收视:
浪姐 1:52.06 亿;浪姐 2:46.22 亿;浪姐 3:60.08 亿。
披哥 1:58.72 亿。
作为 " 前辈 " 的浪姐,都没有任何优势。
回想第一季,尽管有争议,但始终热度在线,是当时内娱少有的现象级爆款。
相比起来,第二季如隐身了一般,第三季也只是靠着两次 " 王心凌事件 "(唱《爱你》引发的怀旧潮,和改编《星星点灯》歌词引发的热议)出现在大众视野。
《浪姐》为什么掀不起风浪了?
或者,它有真正乘风破浪过吗?
千帆过尽。
那英在决赛夜说的那句 " 成了团没什么用 ",竟然成为了这节目最好的注脚。
01
乘势起浪
第一季《乘风破浪的姐姐》爆火不是没有理由的。
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2020 年,可以说是国内 " 女权意识 " 崛起元年。
性别议题频繁出现在话题榜。
社会版:韩国 "N 号房 " 事件在互联网流传,国内的鲍毓明案、拉姆案不断发酵 ……
娱乐版:papi 酱的冠姓权之争;杨笠的 " 普信 " 名言;" 假靳东 " 事件引发的中老年女性身心健康的讨论;赵薇的《听见她说》和谭维维的《3811》上线 ……
△ 现在这句话已经成为了一句口口相传的流行语
中年女艺人的尴尬处境也渐渐浮出水面。
2018 年,姚晨在腾讯 " 星空演讲 " 中讲述了《一个中年女演员的尬与惑》,分享了女性事业与家庭难以兼顾的感悟。
2019 年,海清在第 13 届 FIRST 青年电影展闭幕式上为中年女演员发声,呼吁业内给予她们更多机会。
而当时充斥在市场上的选秀节目,多是同质化严重的 101 系偶像选秀。
没有人思考过中年女艺人还能为文娱产品带来何种可能性。
《浪姐 1》的导演吴梦知敏锐地捕捉到了时代的情绪:
大家想看女性题材,"30+ 女团 " 又是没有人做过的,然后这些女性又这么有表达欲,又具备成熟女性的独特之美,我们平台本身也是女性观众比较多,我当时对这个题材是很有信心的。
来源:《人物》采访
那个夏天,《浪姐 1》横空出世。
因为正好切中了时代情绪和市场空白——成熟女演员无戏可演,女性题材作品匮乏;
在制作方面,芒果台也发挥特长,挑战了当时正盛行的 " 女团标准 ";
人们从来没在荧幕上看过一档以 30+ 女性为主角的 " 女团 " 选拔节目,好奇拉满。
而参加节目的女艺人们,个个名声响亮。
无论是已经 " 过气 " 的,还是一直 " 不红 " 的,或者 " 正当红 " 的,都被一起扔进了一个试验场里,被审视、被评判。
所以,尽管当时正处在微博热搜停更整改时期,《浪姐 1》一开播,还是迅速席卷了各大媒体的头条。
节目官方微博也显示,从开播到收官,《浪姐 1》一共斩获全网热搜 2303 个,艺恩数据 12 周连冠,骨朵数据 11 周登顶,Vlinkage 38 次登顶,微博综艺榜 28 次登顶。
《浪姐 1》成为 2020 年最大爆款节目。
节目主打的立意是 " 三十而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