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亚洲模特协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暴军卿粗略估计:"(2012 年)我国各级选美比赛加起来一年有 300 多次,基本上天天都有比赛。"
在这么多比赛之中,除了花几十万买断国外选美比赛的授权外,还有一种游走在灰色地带的操作:山寨一个国际选美比赛。
具体方法是,到某太平洋岛国,注册一个环球模特有限公司,回来就可以宣称自己是国际性赛事了。
挂着 " 国际 " 名号的公司有了,国际选手也不难办。北京文化传播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说:" 我见过最夸张的做法是一家公司邀请 20 个俄罗斯选手冒充 20 国佳丽参赛。"
而这疯狂的山寨,唯一的目的就是圈更多钱。澎湃记者曾做过一次调查发现,某一家选美大赛的主办方已经与企业谈好赞助金额 200 多万元,成立组委会后没有几天就悄然解散。赛事活动扔在一边,商家活生生成了 " 案板上的鱼肉 "。
2003 年第 11 届美在花城广告新星大赛
当然了,土老板也不是那么好骗的,他们自有自己的小算盘。2007 年,成都餐饮老板王奎迎娶 2005 年环球小姐中国区冠军陶思媛。
而王奎正是当年那场大赛的重要赞助商。早在四川赛区决赛期间,就有传闻说王奎重金拿下陶思媛,点名要她当冠军。
这也就构成了如今选美比赛越来越不好看的另一重原因——每个人都心知肚明的潜规则。凭借赞助商的后台支持而夺得选美桂冠的事例,在中国选美比赛中早已见怪不怪。
2012 年," 世界时尚小姐大赛 " 广西分赛区一名参赛女生在微博上曝光称,主办方答应给她开通绿色通道,给她报销一切费用,并让她进十强,但前提是她必须接受潜规则,为重要的赞助商和领导服务。
2012 世界时尚小姐大赛广西赛区宣传片之比基尼篇
除了土老板,想一夜成名的十八线艺人们也乐意为选美比赛掏钱。据业内人士透露,影响较大的中国区选美赛事,一般 20 万元左右就能买到冠军,普通赛事更是 5 万块钱就能搞定。
然而,这钱是花了,但却很难听到响。内娱尚没有一个从选美比赛造星的成熟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层出不穷、批量制造的选美冠军只会 " 出道即巅峰 ",很难被早已拥挤不堪的内娱市场所消化。
而今夜星光灿烂,明天烟消云散,也成了绝大多数选美比赛的结局。
另一方面,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女权运动也让大众开始对选美比赛有了更深刻的反思。从前选美比赛只关注脸蛋,但是如今还要接受观众的质疑:比赛标准是否在以男性审美标准物化女性?
梁文道曾被经纪公司强压着去当了一场选美比赛的评委。
他一从现场回来,就奋笔直书:" 为什么要抗议?当然是因为选美侮辱女性 …… 一个个女孩想尽办法历尽训练,好把自己装进男人设计的一套套格子里,再拼个你死我活,然后产生一位所谓‘智慧与美丽并重‘的佳人。"
就连选美文化最盛行的香港,也开始看不起香港小姐大赛。当地的父母不会再劝孩子去选港姐,坊间也开始把 " 你长得好像港姐 " 当作一句调侃。
2012 年,第 52 届国际小姐中国大赛重庆赛区总决赛决出的冠亚季军,遭到网友纷纷吐槽
同样是 2012 年,环球比基尼小姐大赛山东赛区的冠亚季军同样引来一片嘘声
来路不明的山寨比赛、几乎摆在台面上的 " 潜规则 "、" 钱途暗淡 " 的选美冠军未来、以及 " 政治不正确 " 的比赛形式,以上种种,都让越来越多真正的美女在逃离选美。
" 选手荒 ",已经成为一个摆在所有中国选美比赛面前的问题。
无奈之下,选美比赛主办方只能拉来兼职的大学生,或请来十八线职业模特救场。国内一年进行了三百多场选美比赛,但选手来来去去还是那几个人。
这也就直接导致了选美比赛越来越无聊的现状,从前我们在台上欣赏风采各异的美人,如今只剩下流水线般赶场参赛的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