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年轻一辈来说,京剧团团长王珮瑜更让他们熟悉,作为京剧圈的 " 流量担当 ",李诞曾经调侃,她是 " 不看京剧的人最喜欢的京剧演员 "。
王珮瑜有着 " 京剧第一女老生 " 的称号,但她 11 岁之前,学的却是苏州评弹,是苏州颇有名气的评弹小童星。
11 岁之后,王珮瑜才正式在舅舅的带领下接触京剧,并且听从余派资深学者范石人的建议,从老旦改成老生,因为这样 " 能成名角儿 "。
王珮瑜一直学的是传统艺术,但她从未与流行文化脱节。
在京剧之外,她还喜欢在 KTV 当麦霸,喜欢唱苏打绿的《小情歌》,也会追着看《快乐男生》……
从娱乐工业中她吸收了新的灵感,拥有了维护个人品牌和形象塑造的意识,渐渐开始活跃于各大媒体。
当她梳着短发背头、戴着金丝眼镜、一身长衫出现在热闹的综艺舞台上,这样的混搭和反差让人觉得 " 好酷 "。
她也会不失时机地在综艺上进行京剧推广。
她会在综艺舞台教年轻人念 " 三级韵 ",做 " 惊提、怒沉、喜展眉 " 的表情;和二次元圈当红虚拟歌手合唱流行曲;还会用脱口秀的形式诉说行业困境,就连短视频都玩得很溜。
王珮瑜曾说,梨园行的成才之路本就艰辛,她不想同行们历尽磨难成为 " 角儿 ",然后一看台下,观众已经快没了。
从戏曲的高堂下界到俗尘,王珮瑜的终极目的,其实还是推动京剧的传承与传播。
戏曲的魅力一直都在,但当代文化才是活载体
这一次,王珮瑜不用跑到年轻人爱看的综艺里讲段子了。《拿手好戏》作为一个戏曲节目,有浪姐有大湾区哥哥,都是年轻人熟悉的脸孔。
许久不见的王宝强喜剧人属性不减,他调侃尚雯婕适合演包公,因为 " 自带凶悍 ",李斯丹妮的气质适合演张飞,黄圣依可以去演白骨精……
大家嘻嘻哈哈的,玩闹着研学,其实都是为了让观众在与戏曲接触得时候感到更舒适。
这种 " 热闹 " 本身就意义非凡,戏曲这个我们文化中最重要也最古老的艺术开始想要和别人一起玩儿了,大师们愿意放低身段去迎合新一代的喜好,为说唱和电音鼓掌,和当代流行文化平等交流,这真好。
长久以来,戏曲界都有一种争议,像流行音乐中的 " 戏腔 " 究竟是对古典戏曲的亵渎还是发扬,譬如一些娱乐化的段子能不能行……
总有人担心,过分的流行和通俗,会断了传承,亵渎祖师,其实传承问题的关键,是年轻人还唱不唱,听不听,而不是它们是否保有从前的躯壳。
去年梁汉文在跨年晚会上扮演许仙,和粤剧名伶曾小敏演绎的一段融合戏腔的《白蛇传 · 情》就被网友激情刷屏了,从未听过粤剧的网友,都被这唯美的粤剧扮相和粤腔深深戳中。
梁汉文也是节目的学员之一
所以说,只要有戏曲元素还在传播,就还有机会润物无声地一点点把人们丢掉的知识补回来。
《拿手好戏》就把姿态完全摆出来了,小香玉、何赛飞、王珮瑜、吴琼、京胡大师……如此咖位的戏曲名家,都愿意带着一群懵懂的门外汉玩儿的。
也是从他们的科普中,我们才知道原来影视行业里的 " 跑龙套 " 是戏曲术语,成语 " 一板一眼 " 指的是戏曲里的节拍,还有 " 四大须生 " 实际有七个这样的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