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曼玉在英国长大,回香港演戏,粤语都说不利索,台词都是一点一点啃下来的。
再加上她是选美出身,演技那叫一个稚嫩。
好在演戏最初那几年,都是这种轻巧搞笑的爱情喜剧片,不怎么需要演技。
现在回看那时的张曼玉,20岁的脸满满的胶原蛋白,有种偷用妈妈化妆品的既视感。
同年,她还跟没成名的张国荣、歌坛新秀梅艳芳,合作了一部讲述三角恋的浪漫爱情片《缘份》。
这也是三位大佬唯一一次合作。
当时张曼玉的演技还引得张国荣的吐槽。
因为粤语不好,张曼玉总是接不住张国荣临时发挥的台词。
张国荣吐槽无能,气到要删她的对白。
不得不说那时候的明星都挺真性情的,没有人惯张曼玉这个流量小花的演技。
所以,张曼玉早期的作品,几乎是一路被骂过来的。
拍《警察故事》时,被成龙破口大骂;
拍《新扎师兄》时,被梁朝伟说不会演戏就不要演;
就连片场的工作人员,都对她冷语相对,说她"stupid"。
好在张曼玉没有玻璃心,虽然外表文文弱弱,骨子里却很是不服输。
她学习成龙的敬业,亲自上身拍那些危险系数高的动作,NG就一遍一遍来。
这样的努力逐渐扭转了成龙对她的印象。
他们前后合作了五部电影,她塑造了《警察故事》里陈家驹的挚爱阿美。
1988年,彼时已经在演艺圈摸爬滚打了4年的张曼玉,迎来了自己的演技转折点——
《旺角卡门》。
这是王家卫的荧幕处女作,也是王家卫唯一一部黑帮片。
卡司更是耀眼,刘德华饰演混混阿华,张曼玉饰演表妹阿娥,还有张学友饰演的"万恶之源"乌蝇哥。
虽然王家卫以爱折磨演员著称,但张曼玉却从他的调教中,找到了自己的风格。
"在王家卫之前,做演员对我而言就意味着做反应,毫无原因地狂喊,像孩子一样哭、蹦蹦跳跳。
而拍《旺角卡门》时,我要寻找感情的深入点,从这开始,我就开窍了。我也决定将拍电影作为自己的事业。"
片中阿娥望着阿华离开,不再是脸谱化的开心或难过,她的神情中有不舍,有委屈,诸多情绪涌上心头。
凭借这个镜头,张曼玉提名了金像奖影后。
还是那张肉嘟嘟的脸,但有些特质,在一点一点发生变化了。
当努力达到量变,演技才迎来根本的改变。
「曼神」的诞生
在《旺角卡门》之后,张曼玉开启了自己的演技进阶之路。
谈论好演员,我们总是分两类。
一类是巨星范十足,演什么都有自己那股味儿;
一类是剧抛脸,换部剧几乎辨认不出来是谁。
但张曼玉是少有的演什么像什么、又不会缺少个人色彩的演员。
她可以是俏皮可爱的阿七;可以是沉静肃穆的阮玲玉;抑或是风骚魅惑的青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