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她对这个家背后的龃龉一无所知。
但当张慧为丈夫按摩的时候,她分明说出了一句:
" 我什么都不想知道,你还是多想想你的儿子。"
朱光正杀了甘小漾被警察调查时,她在厨房里默默地一边看着,一边做菜,刀起刀落。
她什么都不想知道,但什么都知道,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为了她的家庭,选择继续隐忍下去,成为了权力的帮凶。
这三个女性,有的被伤害,有的奋起反抗,有的默默隐忍。
看似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但她们无疑都处在一个晦暗的、充斥着暴力与压迫的环境里,都是弱势的一方,为了生存,为了尊严,为了维护她们认为重要的东西,不得不忍耐挣扎。
她们的处境是相似的,也是命运共同体。
李玉形容自己的电影是辛辣的。
她希望她电影里的女性,也有着辛辣的气味。
来源:B 站 @木易说影视《专访 < 阳光劫匪 > 导演李玉:不是用了女主角就是女性主义!》
《断 · 桥》这三个女性配角,无一不辛辣呛鼻,而且在李玉过往的电影中都可以找到相似的痕迹。
她镜头下的女性角色一向不属于 " 主流人群 "。
她们是女同性恋、洗脚妹、重男轻女下的姐姐、16 岁未婚先孕的少女、歌厅里的歌女、保洁工等。
李玉不仅拍她们,还让她们 " 主动表达自己 "。
她不对电影里的女性们进行判断,而是捕捉她们身处在各式环境下,内心真实的感受、情绪的变化、即时的喜怒哀乐。
她想触碰的,是女性内心的" 疼痛感 "。
这倒是诠释了那一句话:女性不是一种性别,而是一种处境。
李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第一部纪录片,是她体认女性处境的开端。
1996 年,她还是《东方时空》的电视编导,被上级安排采访一名刑警家中采访。
当她熟悉了这个家庭后,却选择把镜头转向了被采访者的女儿,一位姐姐。
这个家庭有当全职主妇的妈妈,两个孩子,一个姐姐一个弟弟,还有好几个月也回不了一次家的爸爸,是再正常不过的家庭结构。
只有李玉看到了这个小康家庭中 " 姐姐 " 的委屈。
和弟弟一个年级的姐姐,内心早已经长出了敏感的触角。
对什么都要让着弟弟的所谓规则,她会感到委屈。
那些妈妈抱着弟弟亲亲,却把自己晾在一边的时刻,姐姐也感受到了母亲的偏心;
但所有人都不愿意承认。
于是在一次晚餐中,姐姐彻底爆发。
李玉甚至窥探到了这个家庭最隐形的权力结构——
妈妈为什么会喜欢弟弟,有意无意地忽略姐姐?
因为妈妈要讨好那个经常不在家的爸爸,以及 " 从来如此 " 的性别结构。
在这部作品里,她第一次发现,即便姐姐这么小的孩子,在家庭中就已经受到性别结构的影响。
她们对权力结构的遵从是无意识的,但处境和感受却是真实的。
此后, 李玉的一系列作品,拍的都是一些隐忍、迷茫,被生活所伤害,但永远会带着觉察生活的一股劲的女性形象。
2001 年李玉拍了她的第一部长片电影,也是中国第一部女同性恋电影《今年夏天》。
电影中,小群是动物园里的大象饲养员。
饲养一个比自己体型大得多的庞然大物,显然是一个隐喻。
庞然大物比喻男权社会,而靠女性饲养,是小群对男权社会发起的隐性进攻。
30 岁的小群,被妈妈带着四处相亲。
四十多岁的老男人坐在公园里的凳子上,慢悠悠地对小群说出自己的择偶要求:
" 贤、贵、荡。"
他又解释道:" 在人前要贵,在厨房里要贤,在卧室里要淫荡。"
小群说," 你这话 90 年代说说还行,现在都 2001 年了,不觉得老套吗?"
小群的反抗是在暗处使劲,憋着一股气,戳破一点真相。一点而已,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