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明星,没有背景。
她上台领奖时,台下香港影坛翘楚集体起立,所有人热情鼓掌。
成龙说,她是很重要的人,没有她会不习惯。
张国荣、巩俐、周润发、梁朝伟、古天乐、谢霆锋……在香港拍过戏的人几乎都享受过她的细致服务。
杨蓉莲不识字,剧组百来号人的吃喝是个大问题。不识字就死记名字的形态,几乎记下所有人的喜好。
茶水工难吗?
"不是那么简单的,不是说递水就只递水,你要看演员有没有空,导演他们有没有空。"
在合适的时间,递上可口的茶点。莲姐把茶水工做到了极致。
剧组6点开工,她4点就得起床,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到晚上才能休息。有一次,拍古天乐版《神雕侠侣》和刘德华版《龙神太子》。她整整七天七夜没有回过家。
敬业程度,不输任何专业演员。
见缝插针细致入微的服务,这项荣誉当之无愧。
无独有偶。
2009年香港大学。一位做了44年助理厨师和保洁员的阿姨被评为荣誉院士。
她没有多么惊天动地和突出的贡献,只是一位朴素到不能再朴素的普通工作者。
去世时,香港各界人士悼念她。
媒体刊文悼念;
港大校长马斐森说,她为港大留下了光辉传统。
香港大学专门为她制作短片,并且更新官网主页:永远怀念您,三嫂。
和莲姐一样,这位三嫂袁苏妹,同样把敬业做到极致。
为了把西米煮软,没有高压锅的年代,要足足在灶台前站2个小时;给生病的孩子专门跑去抓药;为了让学生吃上可口的马豆糕,要用慢火煲一个小时,期间还要不停搅拌……
很多在港大求学的孩子,都得到过三嫂的细心照顾。而她也从来不张扬,勤勉做事。
后来,她被编进大学堂迎新教材,被写进新生必学的宿舍之歌里:
大学堂有三宝:旋转铜梯、四不像雕塑和三嫂。
那场完全以英语进行的典礼,因为她使用了中文,还特意用粤语念了赞词。
如果说。
演员的敬业是卷出来的。
是不投入就没有饭吃站不稳脚跟的求生之举,是被"逼"出来的刻苦勤奋和顽强的求生之力。
那么,这些基层工作者的敬业,更像是整个香港奋斗精神的诠释。
不论职业高低大小,尽力做好本职,刻苦耐劳、开拓进取。
这种敬业精神铸就了香港曾经腾飞和繁荣,也成为几代人传承的宝贵财富和精神写照。
如今,职业在变,环境在变,人也在变。
唯一没变的,是两代人的默契——
有汗出,有粮出。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助理:艺谋不e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