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张瑜个性固执,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决定。
1985年,28岁的她一意孤行地前往了美国。
但到了美国以后,张瑜才发现生活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好。
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让她难以负担,生活窘迫到越洋电话都打不起。
为了生存,张瑜只好找了两份家教的工作,有一次钱被偷了,还饿了两天。
生病、发烧,她也只能自己硬扛,这让她一度担心自己就算死在异国,都不会有人知道。
好在她性格坚强,不肯服输,努力咽下了种种生活的苦。
可对她来说,比生活更苦的,是眼睁睁地看着婚姻破裂,事业停滞。
她刚到美国时,时常与张建亚借书信互诉衷肠,为解相思之苦,张建亚还到美国陪了张瑜一段时间。
但张瑜不愿意中断学业回国,张建亚也不愿意留在美国发展,两人因此大吵一架,张建亚便独自一人回了国。
此后,两人的生活环境、见识偏差越来越大,寥寥几笔的书信也难以维持感情,关系日益冷淡。
1989年,张瑜主动提出了离婚,张建亚心中有万般不舍,但他知道这份感情已无法挽回,只好无奈同意了。
同时,张瑜对未来也倍感迷茫,不知该何去何从。
到美国后,她身边没有了观众的关注和簇拥,觉得特别不适应,孤单又失落,甚至开始怀疑出国的意义。
她想挤进好莱坞,但因为自尊心太强,接受不了乱七八糟的小角色。
她也想过回国,却又怕中途辍学会被父老乡亲们嘲笑,只好咬紧牙关硬撑。
原本是为了有更好的发展而去提升自己,结果她不仅丢了婚姻,事业也元气大伤。
04、归国后转型幕后,投资拍戏屡遭失败
1990年,张瑜好不容易熬到快毕业,台湾的电视台突然联系了她,邀请她到台湾发展。
当时的台湾影视环境还蛮宽松,对香港、大陆明星的接受度很高,对她这位“四料影后”更是颇为重视,给她的剧本和资源都不错。
电视剧《李师师》和《黄土地外的天空》里,她都是绝对的女一号,收视率也不错,深受台湾观众的喜爱。
她还参加了不少综艺,出席过亚太影展的颁奖晚会,成了台湾三家电视台争抢的香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