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q8.q578.com/ef/0920/9e2dc5ebffaeb0bb.jpg)
由于战争的原因,当年很多师级指战员在30~40的年龄段。
另外这个“准”级还用于突出历史地位——“本级部队长正职任职时间长,资历深厚的可评为上一级建制准级。”
比如曾任三十二军九十五师师长的陈奇,抗战时期的最高职务为鲁中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警备第一旅旅长;解放战争开始的时候,由于身体较弱,转任地方部队,52年评级时为“正师级”。但考虑到陈奇在创建鲁中根据地时的贡献,及红军和西路军时期的履历,评为“准军级”。
![](http://imgq8.q578.com/ef/0920/20630d84a95aea17.jpg)
陈奇(1910~1956),河南省罗山县人,1930年参加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征时期任红九军二十七师教导员;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一团副团长、三团团长、鲁中军区第二团团长兼沂山军分区司令员、鲁中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警备第一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胶东军区南海军分区司令员、胶东军区五师师长、华东军区三十二军军九十五师师长;1950年后,因身体原因长期休养。
这就是前述的除了级别认定之外,照顾历史地位和实际贡献的考量,也是作者把“张大彪”这个虚构人物,而非主角的“李云龙”或“赵刚”先拎出来说军衔的原因,因为他的情况更有对照性:
考虑到合理的职务晋升,张大彪这个解放战争初期的师参谋长,大概率会在52年全军评级和55年授衔之间处在副师级的位置上。因为李云龙负伤后,副师长邢治国实际上在代理师长,张大彪极有可能兼任空下来的副职;而1949年建国后,如果不是朝鲜战争的爆发,很多部队都预备要就地转业了,52年全军评级后又基本上处于人事冻结的状态——除了志愿军,其他部队不会再有太大的职务变动了。
![](http://imgq8.q578.com/ef/0920/4651eb2ad7922de3.jpg)
朝鲜战争是人民军队打出国门的重要一仗。
按照最初的设想,“正师级”的基准军衔是少将,“副师”和“准军级”一般可授予大校、个别资历深厚的也可授少将…但是,当年由于首次授衔不可避免地参照了苏军的经验,出于两军交流时主官对等的考虑,苏军顾问建议“首次授衔应该尽量压低一、二级,以便为后来留出晋升空间”。
所以在实际操作中,“正师级”被授予少将的125人真正担任本级主官职务的并不太多,基本上都资历深厚、战功卓越的老红军考虑到其历史地位评为正师以迈入获得将衔的最低门槛;而总共798名少将中,更多是军级干部被压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