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国,没有一个初三学生敢在凌晨两点前睡觉。
除非你不想考上好高中。
睡不到两小时
只求自己不会困
还好,小叶没有辜负自己,她如愿考上了首尔的顶级私立高中。
尽管学费高昂,小叶爸爸依然硬着头皮,咬紧牙关,为了女儿省吃俭用。
选择了医科大学通过率最高的高中
一年6万的学费却是很大的负担
这就是普通中产家庭,能押在孩子身上的最后筹码。
但快乐没有持续多久。
高中第一次考试,小叶迎来了十五年来最大的屈辱。
过去她没掉出过前三,而在新学校的395人里,她排313名。
我觉得我现在坐下来休息的话
就再也站不起来了
中国人有句古话:宁做鸡头,莫做凤尾。
如果小叶没有进入顶级高中,她的人生就会更轻松吗?
刚满十八岁,长得像三十的政民,即将告诉我们答案。
刚结束模拟考,他的眉头又皱在一起了。
原来跟同学对完答案,他发现自己算错了一道题。
没关系,下次再努力,好兄弟安慰说。
下次?没有下次了……
政民忍不住擦眼泪,不是他懦弱,而是掐指一算……发现,大概考不上大学了。
韩国不是完全的一考定终身,高考当然是核心成绩,但除此之外,平时成绩、活动经历、阅读积累、面试水平……统统要纳入考量。
生活记录本在高三前就基本完成
进入高三以后准备高考都来不及
跟妈妈打完电话,政民再一次掉下眼泪。
其实,他宁愿妈妈狠狠骂他一顿——
考大学,不是为了实现多大的梦想,只是为了日渐衰老的妈妈,可以不那么辛苦。
妈妈有什么不舒服的话 想帮帮她
给他换个房子 还想送她去旅游
政民像极了《请回答1988》里的善宇。
每次都考第二,但每次都不满意,哪怕妈妈根本不责怪他。
这就是穷孩子的自觉,更是资源分配的严重不公。
当小叶的爸妈有能力让她读私立高中,尽管排在末位,她依然有机会进入大学;但在政民就读的普通小镇高中,第一和第二的差别不是数字,而是截然不同的未来。
准确点说。
是有未来,和没有未来。
为了这个未来,政民无比自律。
哪怕回到家也要一直穿着校服。
但这样的孩子,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更不敢相信学习之外,还有别的出路。
而大部分进入重点高中的孩子,也不见得多舒服——他们只不过是从小学开始就疯狂补课,提前把高中的课程都学完了。
内卷,根本没有尽头。
当你还在玩泥巴,别人在学英文;
当你刚学会乘除,别人懂了函数;
当你抱怨高中好难,别人已经啃完大学课本……
在僧多粥少的环境里,机会,只留给有钱准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