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关系,高考考不上,那就读双学位、三学位。
春招秋招如火如荼,但没有师兄师姐前辈的推荐,很难脱颖而出。
没关系,那就考研,换一个从头再来的应届生资格。
究竟是为了什么
感觉只是因为大家都这样
所以我也挤进去罢了
只能从"我在走人们认同的这条路"
这样的信念获得安慰
纪录片做了一个社会实验。
两个大学同班的女生,参加一场补课老师的面试。
而面试官最在意的,不是大学成绩,是你是否毕业于外语高中。
没办法,只有听到你是重点高中,花天价请老师的家长才能放下心头大石。
因为,他们也是这样过来的……
年轻人从小到大的习惯性自来卷,让人心疼。
但真正让你喘不过气的,是那些采访家长的细节——
一个三胎家庭,老三还上幼儿园呢,夫妻俩就在计划大学了。
越讨论,越心寒。
老婆:我们都要特别努力攒钱呢!
老公:我都不知道啥时被开除呢……
求助财务顾问,帮着计划家庭资产。
越问,笑容越凝固。
你知道空闲资金都到哪儿去吗
会百分百投入到补习班里
严格一点看的话 相当于要还一两年的债
一个爸爸说,为了孩子能上补习班,会把朋友聚会、兴趣爱好全部放到一边。
生都生了,给不了最好的,也不能耽搁了孩子吧。
但到底补到什么程度才够?
另一个妈妈就真相了:
孩子们会不会只是行尸走肉地往返于各个地方呢
也只有前几名学生在补习班上能学到对的起学费的内容
其实其他人都是陪衬
但所有妈妈都觉得自己的孩子不是陪衬
这些家长衣着光鲜,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但他们从你死我活的竞争中走出来,更明白到现实对穷人和理想主义者的残忍。
提起阶层固化,我们往往只会觉得,这是一场富人对穷人的剥削,一场力量悬殊的生死搏斗。
但站在金字塔尖的人,真的就很幸福吗?
一群住在高级公寓,入读名牌小学的孩子们,在课堂上,用超乎同龄人的成熟口吻,讲述着自己的小目标。
有的,早早就决定要学什么,心仪高中的本科率能倒背如流。
超过80%的首尔科学高中毕业生能考进首尔大学
所以只有考进特目高中的人
人生才能更有眉目
有的,如数家珍地列举着十个手指都数不完的课外班。
说的是乐在其中。
但他的黑眼圈比天天熬夜的Sir都重。
毕竟最极端那群人,你在韩剧《天空之城》中早就看过了。
卷到尽头,可以是人间天堂。
也可以是无间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