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仲禧于“七七事变”前夕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广东韶关第四战区长官部军务处处长与韶关警备司令,一直隐蔽于国民党军队,从事地下工作。
多年好友重逢,吴石与吴仲禧像是有说不完的话,聊着聊着,吴仲禧敏锐地察觉到吴石流露出一种怯意、失望的情绪。

图 吴石(左)余则成(右)
他不动声色,询问吴石为何如此沮丧?
原来,蒋介石嘴上说欣赏吴石,却一直不给他带兵实权。昔日成绩还不如自己的“小诸葛”白崇禧,都已经成为独当一面的军团司令,自己一身本领却只能帮人跑跑腿、动动嘴皮。
从那之后,吴仲禧常给吴石写信,信中的内容大多是唠家常,同时有意无意透露出一些共产主义的红色思想。
抗日战争末期,吴石调到重庆军政部担任中将办公室主任,吴仲禧则于1946年初调任南京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
潘汉年亲自指示吴仲禧:设法通过吴石的关系,在国防部找一个实职,更好地开展军事情报工作。
经过这5~6年的反复沟通,吴石从当初激烈排斥共产党,转变成逐渐接受红色思想。
不仅是吴仲禧不遗余力为他做工作,还有一件事对吴石触动很大。
1944年,日军大举进攻湘桂两省,吴石率领的军团孤木难支,他一再电请国民党国防部调集重兵布防。
国民党当局消极抗战,老蒋认为全面抗日战争结束是迟早的事情,现在必须要调转枪口找共产党人的麻烦。
其结果显而易见,吴石根本抵挡不过来势汹汹的日军,无奈撤退。
1944年冬,湖南、广西两省遭受日军侵占,百姓们拖儿带女在公路上颠沛流离,时不时还有日军轰炸机投掷炸弹。
吴石眼睁睁看着许多百姓在逃难途中不幸殒命,他的儿子吴竟成也在“湘桂大逃难”中不幸身亡。

图 抗战时期,广西柳州一母亲带着孩子们逃难
从这之后,吴石大病了一场,他辞去第四战区参谋长的职务,与友人聊天时曾绝望地呐喊:“国民党不亡无天理!”
二、密使一号,朱枫与吴石合力传递情报
抗日战争胜利后,吴石随国民党军队接收上海。一方面上海物价飞涨,百姓们苦不堪言;另一面国民党官员个个中饱私囊,大发国难财。
吴石恨自己人微言轻,不能改变现状,更加剧对国民党的痛恨,他开始主动接触吴仲禧。
1947年4月,吴仲禧与潘汉年感到时机成熟,他们主动在上海锦江饭店约见吴石。
从这时起,吴石成为我党打入敌人内部的“一号人物”,他的人生同样发生巨大转折。
与电视剧里的余则成一样,接受了一项隐秘而光荣的任务“潜伏”。
借用一句《潜伏》里的经典台词:“只蛰伏,不启用;待战时,见奇效。”
吴石作为国民党高层领导,自然好钢得用在刀刃上,不到万不得已,中共地下党组织不会启用“一号人物”。
1949年4月21日,百万解放军犹如雄狮强渡长江,仅用3天时间就彻底摧毁了蒋介石精心布防的“长江防线”,一举解放南京,把红旗插在了“总统府”上。
老蒋此时惊恐地发现,解放军几乎朝着“长江防线”中最薄弱的环节发起进攻。
很明显,这是国民党内部出了“间谍”,暗叹一声:“天下谁人不通共。”
其实,渡江战役打响前,吴石将军冒死向我党高层提供一份绝密情报——蒋介石的长江布防图。
这份情报重要性不言而喻,里面详细标注了“长江防线”所有薄弱地带,每个地区国民党部队番号、防御部署等重要信息。
1949年初,吴石每天乘坐晚上9点的火车,从南京赶往上海,亲手绘制传递情报,于次日凌晨3点乘坐火车返回南京。
就连吴石本人都记不得到底来往于南京上海了多少回;若是中间稍有差池,后果将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