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娱又出打歌舞台了。
此前多少人为偶像可惜,大喊内娱缺少能发挥他们实力的打歌舞台。
今年腾讯、优酷和芒果 tv 倒是一连官宣了三档打歌节目《令人心跳的舞台》《朝阳打歌中心》《百分百开麦》。
然而尴尬的是,率先开播的《令人心跳的舞台》,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一点也不令人心跳。
张紫宁《2 SiX》舞台
这样空有热闹的舞台,还不如 22 年前呢。
那会儿出了一个放到今天看,仍然算得上非常成功的打歌节目——
《同一首歌》。
没有硝烟味浓的评分制度,也没有新歌。
仅靠音乐占比、明星阵容、播出效果就已经称得上是华综里首个打歌舞台。
是第一个。
也是唯一一个一开播就成为万人空巷,成功串联起几代人记忆的国民节目。
怎么做到的?
我想,和它处在世纪之交这么一个承上启下的特殊时刻,以音乐的力量,承载起当时人们的复杂心态与特殊情怀,有很大的关系。
《同一首歌》诞生的 2000 年,是个什么年份呢?
那年,罗大佑在上海开了场演唱会,昭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他的音乐所代表的,80、90 年代那富有生命力的,敢于质疑与叛逆,充满纯真和惆怅的文化心态,已经在世纪末如烟逝去。
随之带走的,还有一代人的青春。
那些站在世纪路口,被失落和迷惘笼罩的人,急需找到一个情感释放的出口。
于是,《同一首歌》适时而生。
它抓住了时代当口的流量密码——
怀旧。
入选《同一首歌》的曲目,多是 80、90 年代的老歌。
熟悉这些歌曲的观众,正是 60 后、70 后那批人,也就是我们的父辈。
节目请来豪华的歌手阵容,唱父辈们年轻时的歌,就是想替他们找回青春。
天后王菲,翻唱邓丽君的《又见炊烟》。
诗情画意、空灵婉转,菲姐那会现场功力也了得,一个音拐三个弯一点都不劈叉。
刘德华穿着帅气的皮大衣,唱着那几年火遍大街小巷的《忘情水》《爱你一万年》。
华仔一伸手,前排的观众都挤着跟他握手。
今年在《浪姐 3》上收割一波年轻粉丝的 " 迪斯科女王 " 张蔷,也出现在《同一首歌》里。
留着爆炸头,穿着紧身裤、亮片衣,戴着大耳环,潇洒地唱着《爱你在心口难开》。
她的人她的音乐,把 80 年代的个性蓬勃、热烈奔放展现得淋漓尽致。
世纪之交出现的这波怀旧情绪,也和 90 年代现代化、城市化步伐加快有关。
理想主义、英雄主义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实用主义、金钱至上。
国企改制,大批下岗工人正经历转型的阵痛。
无数人背井离乡,在这一时刻投入到城市打工大潮。
一代人的生命轨迹需要以某种形式被铭记。
孙悦的《祝你平安》(原唱那英)抚慰着他们的内心:
" 生活的路,总有一些不平事,请你不必太在意,洒脱一些过得好。"
田震的《铿锵玫瑰》," 风雨彩虹,铿锵玫瑰,再多忧伤再多痛苦自己去背 ",也唱出了对普通大众的鼓舞。
这两首都是当时的 " 打工人 " 之歌。
那时《同一首歌》的常客,还有刘欢。
那首豪迈大气的《从头再来》,创作初衷是为了鼓励下岗工人重拾信心,身处逆境也要勇敢面对人生的挑战。
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
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