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确实有钱
没有钱的,就得精打细算。
赵潇雅和赵潇琪是一对双胞胎,来自河北吴桥县,学的二胡。这个家庭的特殊之处在于,得供两个特长生。
经济压力double增加。
俩姐妹去超市,选完东西先自己算一遍钱,超出预算的话得减去一些东西,不然不够吃饭。
而家里,更是把所有的收入都投在了俩姐妹身上。父母省吃俭用,妈妈自从她俩学了二胡后没买过一件新衣服。
考试期间,标间158,贵了。
为省20块钱住宿费,妈妈带着一家人找最便宜的酒店。
万一真没钱了怎么办?
妈妈已经做好卖房贷款的准备。
我说把房子卖了也得供
再不行我说就贷款也供啊
不同经济实力的家庭说出"钱"的语气各异,折射出百家相。
有个学校她自己中意的 考上就可以了
不要要求太高
整得都挺累
金钱作为耗材的持续投入,让不少普通家庭走上沉没成本高昂的"不归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赵潇雅的妈妈最担心的事情,是双胞胎有一个考不上怎么办。
我都有点抑郁了说真的都是
作为显性耗材的存在,金钱必须得"锱铢必较"。
但是其实有艺考生的家庭,还投入了不亚于金钱的隐性耗材:
脸面。
在吴桥县,送孩子出去学二胡的很少,而像赵家这样倾全力投入的,少之又少。学成了,当然是掌声,学不成,则会引来议论纷纷。
而且不能让孩子知道,得让孩子健康发展。
为此,家长甚至报了二十几所院校,能报的都报了,只希望尽力争取最大机会。
整个艺考过程对家长是修罗场。
一场场考试,孩子在里面考,家长只能在外面干等。等得着急,等得头疼。
考试曲目,已经能凭着音乐和练习视频,推断出考试进程。
还有的家长,给孩子求了佛像,挂在胸前。
那么,来到了最关键的问题:假如真的考进了,以后的出路会是星光灿烂吗?
赵志恒,对,就是之前差点进了国戏三试的考生,是北京联合大学表演系大四学生,下半年就要步入社会。
嗯,起码实力不差。
临近毕业,他得到了去北京人艺做演员的机会,殿堂级剧院。
和濮存昕等大佬合作,排练的是经典话剧《贵妇还乡》。
高兴吗?
高兴。
但。
只是临时演员的机会,一句台词都没有,机会也是争取来的。
赵志恒参加了北京人艺的考试,失败了。
这也许是他人生中,离梦想和艺术追求,离想象中的自己,最近的一次。
接着,像之前一样,去培训机构做了讲师。
"你连一顿饭都吃不起的时候,你还在去谈梦想吗?"
看他临近毕业的处境——
下半年去了机构做培训老师,起码包住,暂时不太为钱发愁。
实习结束临近毕业,住处得自己找。一楼两居室,主卧和室友一起住,一人800房租,父母出的;买了八个盘子四个碗,99块。
只进不出,"赚钱比吃屎还难"。
更别提掐尖选拔,挤破头可能也进不去的娱乐圈,名利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