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城市名片,美丽、渊博、有修养,都是她们的职责。
除此之外,港姐还必须有担当。
由历届港姐得奖者组成的组织慧妍雅集,既是一个贵妇俱乐部,也是坚持公益的慈善机构。
会长都由港姐获奖者担任,很有点传承"港姐力量"的意味。
可见,当港姐可不只是当花瓶的功夫。
她们是港岛文化的代表,更是一座都市审美的象征。
香港是文化的沃土,丰饶,强势,自信。
反映到女性身上,即便是被诟病过"木头美人"的李嘉欣,都有摄人心魄的大方和舒展。
两位神颜热烈讨论谁比较肥
应该说,她们被相中,绝不仅是因为貌美。
更是她们身上契合港岛的,一种融合了优雅与强大的气质。
今人多神秘地称之作,"港味"。
奇怪的是,当今我们再看新港姐,似乎完全忘记了她们除了美貌之外的其他魅力。
只记得艳丽色相。
这倒退的,哪是港姐的颜值?
分明是眼界在走窄。
弯弯绕绕聊这么久,我终于打算回答核心的问题了。
港姐越来越丑了吗?
对?
客观来讲,美丽的不是没有,但惊艳的确实已经数不出来。
至于那种"靓绝香江"的传奇级美貌,更是直接断代了。
1989年 陈法蓉
可我更倾向于给出的答案依旧是,不对。
更确切说,咱不能只伸着指头怪新港姐们。
恰如前文所说,旧港姐们有一种强势的"港味"傍身。
而这种强势的消失,才是新港姐们不再"美"的根本原因。
不是指具体的人。
而是说,"港姐"这个ip,以及整个香港文化的整体弱势化。
在以往,《香港小姐竞选》是一块完美的成名跳板。
甭管是想进娱乐圈,想进上流社会,哪怕是单纯想找个富豪嫁了。
只要够靓,在这里没有什么是办不到的。
名场面之《贪慕虚荣张曼玉》
可现在都别提过气的TVB了。
整个香港的文化,都不再具有强势地位。
港姐的头衔大幅贬值,对女孩们的吸引力自然也渐渐消失。
参赛样本越少,符合大众期待的美女含量便越少。
说白了,现在真长得那么有星相,谁还来搞选美啊?
直接上某音当网红搞不好都更赚。
脱离了公众性,港姐自然越来越边缘化。
没有了港味的选美,就像失去了年味的春节,都只是象征性的热闹罢了。
故,我始终没办法对这档节目恶言相向。
它只是在随着一座城市、一种文化的式微自然老去罢了,本身并没有犯错。
真正让我不悦的是什么?
倒是如今对待港姐的评论风向。
缺大德的港媒永远尖酸刻薄,常用各种奇梗编排参赛选手,将她们贬得一无是处。
而网友也不甘示弱。
外貌羞辱、种族歧视、物化抹黑。
基本把最低劣的语言形式全占齐了。
你可能要反驳,这些人的长相本来就不配参加"选美"啊。
可我的重点是,为什么在女性意识崛起,倡导审美多元化的当下。
这些恶毒的歧视性语言,只要躲在"选美"的名头下就能被合理化?
人们总嘲笑港姐审美退化。
可我们仍旧以貌取人的审美意识,又有多进步?
剑桥港姐麦明诗,虽不是精致挂美人,却独有一份独立睿智的理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