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个眼含泪光谈及女性困境的视频,看得我也跟她动容。
整个风气在有意无意之间跟你说
怎样才是女性获认可的行为
今年的冠军林钰洧也因为一则采访,让我对她印象分大涨。
她赛前参加综艺谈及性经验,最近被人扒出来抹黑。
她的回应很有水平,分了三层递进——
首先,对"性女"的标签表示不悦,含蓄直率地表达情绪。
来源 | 缤FUN星网
第二步,称当时自己分享都是一些真的难忘的话题。
没有自行落入性羞耻的陷阱,而坦荡接受过去。
最后,她严肃的脸色又瞬间消失。
又和记者大谈此事件后被网友"调戏"的趣事,笑到模糊。
哈哈哈哈有被可爱到。
其实细看这代港姐,还挺有现代女性的独立和自由面貌的,不是吗?
对她们容貌之外的魅力,我们实在了解太少。
07年亚军王君馨,凭《了不起舞社》在内娱圈粉。
舞台上挥洒的自信和大方,远比一张"加冕图"立体。
博士港姐朱千雪,在演艺圈混了几年后转行当了律师。
在生活里的干练模样,与在电视上时一样迷人。
姐真的帅死!
还有前面提到的麦明诗,她也曾一度退圈去做了白领。
一张素着脸边吃泡面边工作的照片,是不大"美"。
但贵圈有几个人能如此真实贴地呢?
眼下她亦考取了律师执照,笑说要和朱千雪当同事。
来源 | 大粤网
我极其厌恶很多媒体营造的论调。
他们过度赞扬黄金时代的美,让大众形成了一种颜值至上的幻觉,反倒忘了对女性而言真正的美是什么。
他们也过度贬低了如今的新面孔。
用低劣的外貌攻击,将腐朽的价值观重新带回网络。
说到底,这不是一种审美的心态,而是一种猎奇、阴狠的煽动心态。
他们努力挖掘新港姐的"丑",恰如他们毫无原则地吹捧旧港姐的"美"。
口中嚷嚷着审美退化。
但真正导致我们审美意识无限肤浅化的,到底是谁?
是台上那群眼睛含光的女孩子吗?
某种程度上,我蛮怀念当年的港姐盛世。
至少那时候,每出一个美人,就能定义一种美。
那不一定是颜值最盛的时候。
但一定是审美最多元化的时候。
正因为每一种不完美的美都会得到肯定,才让每个女孩肆意释放出百般动人。
1976年 独一无二的缪骞人
但眼下,再完美的人,被放大的永远只有瑕疵。
我们已失去了选美的能力。
一片鉴丑嘲笑声中,美早已噤声。
人们习惯于如此轻易地否定一个女孩子,"她不美",三字便定谳。
可违反世俗标准的"丑",未必是坏事。
反而,当我们跟着舆论无脑嘲她们丑的时候,我们就是在放弃一个重新定义审美的机会。
也是在僵化这个社会对女性的目光。
长着只看丑处的眼睛,又去哪里发现美呢?
《秋天的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