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绿色无罪,但不夸张地说,军绿色服装 + 军帽垂布的造型,就是一个群众广泛认知中的侵华日军的形象,根本不需要辩驳。
并不是李宁通过这几套造型,强行赋予它「户外风格」等新概念就能扭转的。
这不仅不现实,更是一种傲慢,因为中国人民受到的侵害是实实在在的。
侵华战争的留下的苦痛群体记忆,更不应该成为品牌用来攫取商业利益的工具。
它出现在商业产品中,本来就是一种错误,只会引起群体应激创伤。
更可怕的是,李宁明明伤害到了消费者的感情,不但没有第一时间反思,反而对自己的疏忽和冒犯一笔带过 ……
还阴阳怪气消费者,字里行间暗示是消费者没文化、没有做好功课就来喷。
这只能说明,一,品牌前期设计有问题,才会导致产品信息传达不明确。
二,犯错还企图通过用「无知」、「过于敏感」等罪名来指控消费者,扭曲消费者反感的正当性。
我真的不理解。
这种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行为,和前段时间发生的椰树直播事件如出一辙。
比起骂它,炸炸更多的是恨铁不成钢。
李宁还记得支持它的人都是谁吗?
正是这次被它狠狠冒犯的同胞啊!
品牌自己都清楚,它能伫立 32 年不倒,是消费者一分一毫买出来的。
自从 2018 年登上纽约时装周之后,李宁一直是国潮品牌的领头人。
从它家官微的置顶也能看出,它对自己这个定位是相当认可的。
这几年来,它家一直从多个维度去挖掘、推广中国文化。
从地域——
到借力名人——
一步步稳扎稳打把国潮这个蛋糕做大。
吃了爱国红利,消费者难免对它更严格。
所以这次的「鬼子装」,才会让同胞们感觉被背刺了。
就像这位网友说的:
为什么一个民族品牌非得这样恶心自己人呢?
从矢口否认、到强行辩解、再到内涵消费者,李宁一开始确实处理不当。
或许是李宁终于意识到,在海外营收占比仅有 1% 的情况下,国内消费者才是它的衣食父母。
炸炸去搜了一圈,这些争议产品已经下架,相关的宣传物料也删除了。
这件事也给所有品牌提了个醒——
有些底线,真的不能踩。
写在最后。
在这件事情上,李宁当然有错。
但部分网友的反应,也有点过激了。
发酵后,不少网友表示要抵制李宁。
炸炸一向就不赞同这种取消文化。
作为国民品牌,李宁这番操作确实不得人心。
但遥想之前,它曾经也是中国骄傲。
2018 年,李宁作为第一个中国运动品牌,登上纽约时装周,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设计。
为民族品牌走向世界迈出了一大步。
在这个系列中,李宁做到了古今交融,既有代表传统的苏绣工艺,又有代表近现代的李宁高光时刻—— VICTOR001 领奖服。
炸炸不是为它洗白的意思。
而是想说,品牌就跟人一样,是多面的。
它既有可能是爱国品牌,助力国潮出圈,也有可能在某些意识形态上不够严谨。
这不冲突。
不管是人也好,还是品牌也好,犯错都是难免的,人毕竟不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