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活在一个众星捧月的世界里,习惯了高高在上的地位,并且拥有了绝对话语权。
于是,他们听到的声音,就不是为市场、大众服务的,而是为了老板,也就是明星服务的。
当挑选剧本、演戏、导演、后期制作,这些极其需要专业素养的、且对市场、舆论方向都要有精准把控的工作,变成了一个“唯老板论”的工作。
那“包贝尔们”和“张翰们”就永远听不到反对的声音。
他们听到的,只有赞美。

这些自大的草包电影
我再也不想看了!
娱乐圈,是个有着堪称诡异的等级分化的地方。
即使有的明星艺人大字不识几个,也不妨碍他对工作人员颐指气使,无视专业从业者的建议。
粉丝拥簇着、合作伙伴捧着、工作人员夸着。
当四面八方都是赞美,结果只有一个——
催生这些人对自己的能力的认知极度注水,且有了极度膨胀的自信。
他们大可以进军导演界。
毕竟,执导筒能有多难呢?
无论专业的导演需要经历怎样的历练,需要多少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都不重要。
只要大手一挥,仿佛攒酒局般把圈内关系好的演员都请来撑场面,就不必担心票房。
有人说不好看?那就花点小钱全网买好评,能把观众骗进电影院就行。
他们有十足的理由不去自我迭代,而是唯我独尊。
于是,在无限的赞美声中,张翰可以在电视剧中继续做着他的霸总梦。

在无限的赞美声中,包贝尔可以继续高产创作,却丝毫不进步。

还有一个典型的被赞美吞噬的例子,陈思诚。
在他用《北京爱情故事》和《唐人街探案1》博得满堂彩时,我们还愿意相信,陈思诚是聪明的。
同为跨界导演,陈思诚的高起点给了他太多的自信。
但从《唐人街探案2》开始,那份冒着油的自信就再也遮蔽不住了,堪称低俗恶趣味烂梗大乱炖。
陈思诚对男扮女装这种“喜剧手法”的偏爱,一直持续到今年的《外太空的莫扎特》。
显然,他的创作团队里没有一个人可以告诉他,男人穿黑丝扮女仆,一点也不好笑。



但想必以陈思诚的自信,断不会反思自己的厌女。
毕竟,他能在张子枫电影的首映礼上,说出“我想把张子枫的初吻留给刘昊然”这种话。
陈思诚也断不会对自己的能力有丝毫怀疑,即使他最爱用的低俗搞笑早已脱离时代。
但自欺欺人也有度,总有人不会惯着他,而是直接张嘴戳破“皇帝的新衣”——
观众花了真金白银,就会说出最真的评价。

图源:豆瓣
我想,身为一个创作者,没有什么能比无知而不自知、自信却不自省更可怕的了。
他们可以披上皇帝的新装,尽情地陶醉在自己的所谓“才华”里。
一部、两部、三部……直到这个市场给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当然,他们依然会觉得是这个市场有问题,这届观众有问题。
可优秀的创作者,无一不是真诚的、谦逊的、有深刻自省能力的。
即便是跨界做导演,也有人为观众所认可。
我想到了贾玲。
《你好,李焕英》从技术层面看缺点很明显,电影小品化,有的笑点也过于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