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才逐渐醒悟,想到去从文化知识中寻找生活的灵感。
因此,娱乐工作者也洑水而上。
当一些综艺节目已经无法用廉价的笑料吸引观众的目光,邀请文化人、激起一些不一样的化学反应就成了收视的良药。
可这样的方式注定治标不治本,只能为即将倒塌的文娱大树撑几根柱子,却挽回不了树根的腐烂。
综艺《美好年华研习社》就是一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典型。
节目组设置主题为致敬《红楼梦》,肯定也是想乘一下最近的文化东风,显示自己的文化底蕴。
但讽刺的是,不仅编剧团队的文化水平不足以支撑起 " 致敬 " 二字,就连对原著的理解,也从根本上就是错的。
女演员对角色的认知有偏差的独白是其一。
更可笑的是,节目还让贾宝玉和一群男人坐在旁边对这群金钗进行点评。
书中一个个钟灵毓秀,各具风姿的女儿在这群男人眼里,就只有一个评判标准——
是否适合跟我结婚。
王熙凤因为有着不输男人的手腕能力,首先被 pass 掉。
探春因为是庶出,同样被 pass。
林黛玉有着旁人无法理解的性灵与自我,自然也要被 pass 掉。
而哪位金钗适合做老婆呢?
薛宝钗的 " 三从四德 " 被称为大观园最值得爱的女人。
李纨的安心守寡堪称妇德典范。
这是怎样一台古代版男性凝视现场啊。
在他们的眼里,没有一丝对大观园女性的真正尊重,他们看不到女性真正的价值。
黛玉的才华,探春的聪慧,凤姐的能力,之于他们,就只有是否能和自己结婚。
夏虫焉能语冰,井蛙不见江海。
庞博在《脱口秀大会》曾叹过:
在这个时代,人们只需用 3 分钟,就能在短视频上看完《红楼梦》。
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
然而《美好年华研习社》所表达的内容,已经不止于悲哀,完全是糟粕了。
说是在致敬名著,做出的内容却这般封建糟粕,竟然还自称宣传传统文化。
真正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什么呢?
学者欧丽娟,因为讲解《红楼梦》在网上走红。
在她的《红楼梦公开课》里,对每一个角色都有着全新的看法和深切的共情。
她心疼香菱,说她仿佛生来就是为了受苦的。
林黛玉苦,但她能用性灵将其升华,写出全书最美的诗作。
可香菱却自始至终都在承受着苦难,且没有产出任何有价值的事物,这才是这个人物最让人感伤难过之处。
她也为探春伸冤。
说很多人指责探春,说她讨厌赵姨娘是因为嫡庶心理导致的自卑。
但欧丽娟却在用大量事例证明,探春的区别对待,完全是对赵姨娘品行的鄙夷。
她还劝学生要多读书。
她说《红楼梦》中最警世的一句话,是薛宝钗说的:
" 学问中便是正事。此刻于小事上用学问一提,那小事越发作高一层。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世俗了。"
鲁迅曾说过,《红楼梦》是 " 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
欧丽娟的分析或有商榷之处,但即便不足,也不失为一种思考,一种启发,一种获得,这才是为往圣继绝学。
然而如今的娱乐圈,已然如同薛宝钗口中那些不读书的人,全部流入世俗。
哪怕想到用文化镀金,也只能落得了个让人耻笑的下场。
立身还须好读书,下笔当是腕有力。
我们不求如今的娱乐圈能像学者一样对观众进行教化。
但至少,不要将观众也一同拉进死水。 她刊
监制 - 她姐
作者 - 他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