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12 月 12 日,4K 修复版《无间道》三部曲将在香港重映。
此前这部重制版已经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首映,它是通过胶片扫描仪以 4K 分辨率从原始底片进行扫描之后进行转制,原始音轨也进行了重新混录。
《无间道》(2002)
《无间道》第二部的片尾,引用了狄更斯在《双城记》的金句" 这是最好的时代啊,这也是最坏的时代。"
香港电影历史就是这样一个危与机交替着前进的过程,黄金年代孕育着肆意生长的苦果,寒冬低潮酝酿着下一次鲜花着锦:
20 世纪 30 年代,受战争影响,内地影人大规模南下,在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之前,香港影业公司已经增加到 50 多家,香港电影迎来第一个高潮。
但很快又因本地及新马市场的渴求,香港电影野蛮生长,题材的光怪陆离、制作的粗糙使其很快式微;
20 世纪 50 年代,新联影业、中影影业公司、邵氏电影公司等粤语制片公司成立,进入战后产业复苏时期,到了 70-90 年代,香港电影进入黄金三十年。
在 1993 年电影产量到达巅峰之后,香港电影又开始迅速下滑,走进寒冬期。
那次凛冬长达十年:1992 年是香港电影最为辉煌的一年,港产电影在香港本地的票房高达 12.76 亿港币,但是到了 2002 年,这一数据已经下降为 1.18 亿港币。
《无间道》就诞生在十年冷冬的尾声。
破局
POST WAVE FILM
根据在册的记录,香港电影 1997-2001 年的电影产量分别是 86 部、85 部、169 部、143 部、119 部,到 2002 年,再次跌破 100 大关,只有 91 部。
当时的世道有多不好?刘伟强后来说," 香港电影基本上是没了 "。
刘伟强八十年代就已经有多部摄影代表作,之后便执导筒,还几度创业。1996 年他与王晶、文隽合伙创办最佳拍档电影公司,最后走散,刘伟强去了刘德华的公司打工。
尽管处于舒适区,刘伟强还是在 2002 年选择出走,在观塘工业区租了一间办公室,创办 " 基本映画 ",谁料搞了两三个月,装修还没弄完,一部片子都没有拍成。
正当刘伟强的创业资金快要烧完的时候,麦兆辉与庄文强找到了他。
1999 年到 2000 年,麦兆辉进入个人事业的低潮期,这时他心中有一部电影想要写出来,并把它视为自己的最后一搏——" 如果因为市场还是不能容纳它而导致始终不能开拍,那我不必再在这个行业里浪费时间 "。
庄文强那时在铜锣湾开了一间酒吧,生活稳定,也打算与女友结婚。当麦兆辉提出请他帮忙一起写时,他原本有些敷衍,但女友看了大纲之后,认为庄文强还是应该参与。
本来庄文强只想着帮忙修改一下,前面三分之二改了五天,改好了交给麦兆辉,庄文强就去买结婚礼服了。
结婚前夜,两人还在酒吧谈剧本,等到庄文强从西班牙度完蜜月回来,就看到了剩下的三分之一。
" 有个警察做卧底,还有个黑社会混进警队做卧底。"
剧情核心仅用两句话就说完了,这个故事在大纲阶段,曾经被交给杜琪峯、嘉禾老板过目。他们看完觉得这个故事不错,但也就止步于 " 不错 ",没有下文。
在剧本完成了三分之二时,刘伟强带着它找到了寰亚电影公司。
寰亚公司此时已经成立了七八年,而变数就在于,林建岳于 2000 年才入股寰亚成为最大股东,刚刚展开电影投资版图的他,急需证明自己在电影界的眼光。
投资《无间道》并不是保险的,港片的卧底题材早在八十年代就已经冒头,刘伟强参与拍摄的林岭东电影《龙虎风云》就是卧底故事;90 年代,吴宇森也执导过一部卧底电影《辣手神探》;1994 年,王晶与刘伟强就合作过一部《新边缘人》。
现在看起来,刘伟强是在用一个熟悉的题材类型,再极尽所有资源,去博一次成功。
从这部电影最后的成色来看,它集合了香港卧底电影之大成,又有所创新,第一次提出双向卧底,展现卧底的人性挣扎,在剧情、摄影与剪辑方面都极具风格,甚至还是香港第一部找交响乐团用 100 个人去做音乐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