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11 月 15 日报道 《人民的名义》热议不断,韩国的版权到期了,又找周梅森续签,打算再出再印,他们还要拍摄韩国版电视剧《人民的名义》。
周梅森(资料图)
《人民的名义》(资料图)
《大博弈》海报(资料图)
原标题:周梅森:生活对我来说,是一场写作的马拉松
著名作家周梅森感慨于写作是他的宿命,今年 66 岁的他至今坚持每天写作至少 3000 字," 如果不写,就觉得生活空虚。"
如此勤奋的结果,就是他的新作和新剧频频推出,继《人民的名义》《人民的财产》(电视剧名为《突围》)后,周梅森又一部重头作品——《大博弈》的小说、剧本和电视剧近日 " 全面开花 "、同时面世。其中,小说和剧本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电视剧则是由周梅森编剧,韩晓军执导,秦昊、万茜、田雨、张萌、谭凯、柯蓝主演,刘琳、杜源、李洪涛、罗海琼、句号、刘向京、丁勇岱等老戏骨加盟。
近日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时,周梅森透露自己正在创作一部法制题材作品,《人民的名义》主创制作团队在这部新剧再集结,而引起巨大反响的《人民的名义》也被韩国买走版权,将拍摄韩国版电视剧。
周梅森表示,自己写作的立足点是他对这个时代充满了真挚的感激之情,作为 " 在场者 ",他热切地关注着其中的种种变化," 生活是用不完的,题材是取之不尽的,所以,我创作的源泉也不会枯竭。"
《大博弈》是酝酿了十二年的 " 中国制造 " 故事
《大博弈》围绕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厂展开,讲述了孙和平等一批敢想敢干的企业家勇于拼搏亮剑的故事:北方机械厂因经营不善即将破产,在东南亚担任海外销售总经理的孙和平被紧急召回就任厂长。孙和平带领北机加入老同学杨柳掌舵的汉重集团,大刀阔斧地对企业进行改革。
有别于《人民的名义》和《人民的财产》,《大博弈》直面的是 " 中国制造 " 这二十多年来走过的艰巨、复杂又悲壮的道路。在周梅森看来," 中国制造 " 几十年来的崛起震惊了世界,改变了中华民族的面貌,因此不能不正视。他说:" 虽然很多人跟我说写农民、写工人看者寥寥,但我觉得,我们国家还是以农民、工人为主,他们是共和国的基础,文艺工作者有必要、有义务为他们做些东西。这些年,这类作品太少了,我就是要做这样的尝试。《大博弈》整个故事波澜壮阔,荡气回肠,我想这个作品可能会创造一种新的表现工业和改革的艺术形式。"
而说起《大博弈》,还要提起周梅森创作于 2007 年的《梦想与疯狂》,《梦想与疯狂》可谓是《大博弈》的 " 基础文本 ",讲述了一个资本时代呼啸而至,并以其排山倒海的力量改变人们生活和命运的时刻。那其中的主人公也是孙和平、杨柳、刘必定,三人之间的关系代表了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与博弈,是财富欲望与道德坚守的博弈。
周梅森说《梦想与疯狂》的创意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 那是个令人难忘的时期,改革开放加速,资本市场雄起。2005 年,上市公司湘火炬被地方国企潍柴动力兼并,市场为之震动。我由此开始注意资本市场。其时,恰逢股改,我也卷了进去,身不由己地成了‘中小股东代表、财经人士’,一不小心变成了股改的风云人物,差点被评为当年的经济人物,成了中小股民的代表和财经舞台上一个当红的博弈手。" 这段不可多得的经历让周梅森创作了《梦想与疯狂》," 这部作品聚焦资本市场的股改,我当时对资本充满了厌恶,关注的是股改中一些大股东对小股民利益的侵犯,制造业只是一笔划过没有摊开写。"
小说出版后,一家著名重装动力集团公司老总见到周梅森,向他讲述了自己的故事。这位老总在最困难的时候曾远赴雅加达拓展市场,他发现当地鼠患严重,灵机一动,从国内购来老鼠药售卖,在当地很快就供不应求。他神采飞扬地说当时在雅加达售卖一包老鼠药的利润甚至超过一台小发动机。老总说得随意,周梅森听得有心。" 我突然发现《梦想与疯狂》实际上是非常不完善的,我对资本市场的判断也是不准确的,那个时候个人情感更浓厚了些,以为股改一改就什么都好了,实际上是错误的。为了纠正这个错误,十二年后我重写了《大博弈》,主线就变成了‘中国制造’的艰难起步和崛起,资本是为‘中国制造’的背景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