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编剧时是否要考虑观众的观剧习惯,周梅森表示 " 当然 "," 我对市场向来很尊重,如果我对影视剧市场不尊重,也不会有我的今天。"
电视剧《大博弈》的开场就是雷佳音扮演的耗子药商贩宋金言和秦昊扮演的孙和平在东南亚谈生意时遭遇警匪枪战,同时切入北方机械厂破产在即,老厂长想让海外销售总经理孙和平临危受命回国出任厂长,可以说一上来就是高潮,摆出问题,给全剧制造出极强的悬念感和危机感。
周梅森透露,原来电视剧开始的设置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而是以一场全球国际会议开头,来自华尔街、法兰克福、英国、中国香港等世界各地的大股东在全球国际会议上指责孙和平,因为孙和平背离了杨柳的汉重集团之后股票跌了 49%,引起了世界各地股东的不满。"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孙和平解释他为什么要离开汉重,然后电视剧故事开始倒叙。除了编剧,我还是《大博弈》的艺术总监,看了拍摄完成的初剪本后,不是别人,而是我提出来这个开头不行。这样开头的好处是,气势大,场面大,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但我们普通观众的观剧理念可不是高大上,观众要看的是有代入感的人物和故事,不是悬浮于空中的高大上,悬浮起来,观众不会看,门槛儿太高。我们要接地气,就必须先制造悬念。
为了吸引观众观看,周梅森又重新调整结构,把原来的倒叙全部拿掉,开头五六分钟的国际会议也拿掉了," 就从孙和平在东南亚卖老鼠药碰见枪战,公司马上就要倒闭,让孙和平紧急上任开始,从这个很小的地方开始讲一个国际大博弈的故事。这又带来了另外的问题,有一些观众说开局太小,有些观众觉得进展比较缓慢,但是权衡两种开头后,我仍然认为目前播出的开头是门槛儿很低,接地气,接近观众的,我觉得现在这个是合适的。"
谈及小说和剧本,周梅森表示,对他而言,不同之处仅在于小说可以写得更深入一些,而电视剧受一些原因所限,不能往深处做," 几乎我的每一部小说和同期的电视剧都有这个问题,像这部《大博弈》,孙和平在剧里是非常圆满的一个结局。在小说里就不一样,小说里的结尾,他面临着新的危险处境,就是故事一开始句号扮演的副书记龙新刚又回来了,因为他后台很硬,新上任的省委书记让孙和平和他搭班子,这就埋下了祸根。但小说可以这样写,电视剧是不允许的。"
因为题材问题,周梅森编剧的作品不可避免地面临修改,至今提起来,周梅森都痛心于《突围》的反复修改,"《突围》是我一生中在影视方面败走麦城最悲惨的一次。这部剧原来剪辑以后是 62 集,剧本是 60 集,三年多被要求修改了七八次,最后还被删掉了 17 集,结果是支离破碎,这是我最痛心的一部作品。"
而在具体写作上,周梅森表示,他会将小说作为电视剧剧本的一个非常详细的提纲," 电视剧剧本是按小说的模本重新来做。"
下一部反腐小说 聚焦政法系统教育整顿风暴
有人认为现在现实题材文学创作的一大对手就是来自网络的冲击,在网络写作的冲击下,读者阅读口味和感觉都发生了快速变化。周梅森表示,自己平常除了浏览新闻之外,很少看网上的文章," 你们说的文学作品也好,我说是写手的文章也好,我从来不看。"
虽然这是一个人人都可做自媒体发声的时代,但周梅森不认为人人都可以成为作家," 作家也不是像大家讲的,能把事码成句就是作家,现在是全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在网上说几句,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个了不起的时代进步。但是这个时代进步了,并不是说当作家的门槛儿就放低了,作家仍然是作家,写手还是写手。" 对于作家和写手的区别,周梅森直言是 " 品牌服装和地摊货的区别 "。
现实题材创作难,周梅森说自己的写作底线是不说假话,不参与虚伪的无底线吹捧," 我几乎从未参与过。怎么讲?就是说那些吹牛拍马的东西,我不参与,我写的就是我对中国社会的认知,我作为一个作家和编剧眼里的中国,能写我就写下去,不能写,我岁数也这么大了,我就不写。"
今年是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播出五周年,日前,原著小说《人民的名义》纪念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何以要重新修订,周梅森表示,尽管已经过去五年,但《人民的名义》仍热议不断,韩国的版权到期了,又找他续签,打算再出再印,他们还要拍摄韩国版电视剧《人民的名义》," 不是翻译我们已拍成的电视剧,人家是自己重拍。" 国内再版的出版社也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换成了作家出版社," 我觉得有必要做新版的时候修订一次,因为那里面确实有很多需要修订的地方,就在文字上做了一次修订,删除了两个枝蔓的章节和一些感觉多余的文字,其余保持原样。按我的要求,纪念版收入了五幕话剧剧本《人民的名义》,本来话剧由中国国家话剧院首演后是要在全国巡演的,此后因种种原因而终止了,如今收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