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车来得太快。
《美好年华研习社》。
开播 8.9,网友不吝溢美之词,恨不能把它树为行业标杆。
收官 6.6(现在已经降到 6.2),它成为传统文化的 " 蠹虫 "。
是制作水平飞速下降了?还是烂尾了?
都不是,而是它踢到了一块铁板:
《红楼梦》改编。
Sir 在刚开播时还安利过。
一档定位成 " 青春文化养成综艺秀 " 的文化节目。
翻车的一期,节目将《红楼梦》改编成音乐剧。
被吐槽不冤。
首先是节目形式不严谨。
音乐了,又没完全音乐,唱歌跳舞之间还有大量对话和独白。
算是歌舞表演 + 情景小品。
问题就在这些台词里。
槽点包括但不限于。
第一,刻板印象典中典。
对钗黛两人的演绎,集中了所有恶毒的刻板印象。
薛宝钗,俨然一个热衷名利、爱慕虚荣的小人。
寥寥几句台词,每一句都精准踩中雷区。
她这样解释抽到的花签 " 任是无情也动人 ":
对自己作的 "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 一句,她这样阐述:
把 " 动人 " 的深层次原因——人格魅力简化成最表面的外貌优势。
把她用心良苦对宝玉的劝学,曲解成只为自己的未来努劲儿。
最离谱的是这:
有没有一种可能,她进宫选秀女,选的就不是宫嫔。
第四回,在说明薛蟠身世的时候顺便提到他妹子薛宝钗选的秀女:
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 , 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 , 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 才人 "、" 赞善 ",都是曹公编的宫里女官的名称。
她就算选进宫,也不是去嫁人,而是去工作的。
用刻板印象糟践一顿人家不够,还让一僧一道出面讽刺她 " 一场空 "。
再来看林黛玉。
又将她的小心眼演绎到极致。
一边 " 坦白地 " 说自己嫉妒宝钗,一边自贬无用。
还把所有人都拉下水。
黛玉的诗才在大观园公认一等一的好,还得到过贵妃元春的肯定。
曹公对她的判词也是 " 堪怜柳絮才 ",用谢道韫咏柳絮的典故把她比作才女。
况且,她本身也孤高自傲,怎会自视无用?
而后面一句," 我只要美美地来,美美地走 "。
更是把节目所有的讨论和赞扬通通打回原形。
到节目的讨论环节,学员七嘴八舌,明确表明自己不愿和性格别扭的林黛玉做朋友。
他们既看不到林黛玉可爱的一面,也忽略了她后期的成长。
第二,人物性格 ooc。
性格开阔豁达的贾探春,耿耿于怀在自己的庶出身份。
左一个 " 不是正房生的 ",右一个 " 最先舍得的就是我 ",怨气比死了五百年的厉鬼还重。
要知道,她可是管理能力连王熙凤都佩服的人。
大观园上上下下几百人,都被她管得服帖,是纯靠自己的能力,成为贾母 " 最拿得出手 " 的第三人(前两个是亲孙子宝玉和早逝女儿留下的黛玉)。
" 小心眼 " 和 " 自怨自艾 " 在探春身上,是最不可能出现的特性。
最自诩清高的妙玉也变了。
连放在 " 薄命司 " 里的名册排名都要争一争。
且不说大家对 " 曹公为何这样排列正册主子们的顺序 " 还没有定论,就只说剧情。
整个《红楼梦》里,只有贾宝玉一个凡人去过太虚幻境,见过 " 十二钗 " 的簿册,妙玉怎么会在内心 OS 有关名册排名的事?
到王熙凤,事情向更离奇处发展。
她亲口承认故意害死贾瑞、勾结官府贪赃枉法,还昧了林妹妹的钱 ……
额。
Sir 猜,这些罪名对应的应该是第十二回 "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让贾瑞在巷子里冻了一夜。还有第十五回 " 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她收了静虚师太的钱,答应帮她摆平一处官司,至于 " 昧了林妹妹的钱 ",Sir 倒是没有印象,市面上流行的说法也大多是揣测。
啊 …… 就是这些或夸大或子虚乌有的罪名,王熙凤居然一一承认了。
还承认得如此干净利落 ……
难道这就是他们理解的 " 机关算尽太聪明 "?
(Sir 瞅着也不咋聪明啊 ……)
第三点,也是被集火最多的:" 东八区的评价 "。
在红楼女性角色自白之后,配着筵席的热闹氛围,几个男角色登场。
北静王、蒋玉函、柳湘莲、秦钟和贾兰。
这是什么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