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长河》的导演兼编剧,是有着深耕国产剧近二十年经验的张挺。
乍听这名字,或许要反应一下,拉一拉片目后就会发现,这绝对是国产剧少有的宝藏编导。
世纪之交,他编剧了李保田主演的《警察李酒瓶》、范伟主演的《看车人的七月》、付彪主演的《居家男人》,这批生活喜剧具备 " 描绘大时代下小人物 " 的共同主题;
接着,又接连参与了央视版《射雕英雄传》、黄磊版《四世同堂》的名著改编;
在与大导演张黎、冯小宁、何群的联袂后,张挺对历史剧的改编、执导逐渐熟稔,先后创作了《信天游》《吕梁英雄传》《孔子春秋》等历史大部头。
既有对民间疾苦的体察,也有对庙堂朝政的思考,所以观众对《天下长河》的观感,既不觉得过度严肃而过度烧脑,也能在稀松平常的人性动机下感受到时代的浩瀚。
例如,重臣索额图和明珠的明争暗斗,就在观众以为即将转向一场权谋争夺时,画风陡然一变,加入了让人轻松几许的市井笑料,如明珠让自家鹦鹉学舌 " 索额图,叫爹 "
例如,靳辅下令炸毁河堤,葬身里下十七州县的洪水,并被河道总督扣上死无对证的贪污屎盆子后,观众心里一咯噔,以为故事就此步入一段复仇的轨道中,殊不知靳辅命不该绝,治河大业柳暗花明。
但终究是历史剧,《天下长河》中,常常会有朝堂庙宇黄河图和现实河堤黄龙肆虐的交叉镜头,这样的剪辑让观众一目了然,所谓时代的一粒尘,个人的一座山;黄河图上腾起的一滴墨,便是沿途两岸无数人命的流离失所。
更难得的是,剧中看似无关紧要的转场戏中,承载了不少编导对华夏自古沿袭的孔孟之道的质疑与挑战。
苏可饰演的于振甲,自我标榜读圣贤书、尊圣人言,每日睡前,必行一例:将黑白两堆石子按颜色划分两侧,回忆当天所行之事,想到善事便放一枚白子,想到恶事便放一枚黑子,最后囫囵下结论,丈量自身与圣人的间距。
靳辅一眼便看出这一形式的空洞和伪善,反问于振甲,如果一件事,眼下看来是恶,但从长远来看是善的、是有利于苍生的,这又该如何定性?
靳辅以隋炀帝举例,隋朝开凿京杭大运河,耗费无数人力物力,怨声载道,隋炀帝被钉在了当时的耻辱柱上,但历经几朝到了清代,这道骂声无数的大运河,却为南北运输带来了无数的便利。
这是典型的辩证法和马克思唯物主义发展观。
而熟读圣贤书的于振甲显然没想到这一层。
同一集,还有一处,也是用两人的对话,讽刺了儒家知识分子的酸腐和短视。
靳辅问于振甲,用什么方法治河?
哪知于振甲极其自负,全然没把水患水灾当回事,拍着胸脯把 " 大禹治水 " 的古训搬出来——
「无非就是拓宽河道、深挖河床、高筑堤坝、纵然有天河下来,也是无妨」
这次靳辅没绕弯子,直接点破于振甲没考虑到自大禹以来运河、地理、水文的变化,这是刻舟求剑。
跟肉食者鄙、贪赃枉法的反派不同,于振甲的思维,是典型的学而优则仕、忠君报国的儒家思维,他不是反派,但在 " 因势利导 "" 因地制宜 " 的实践面前,纵然他傲骨铮铮,但早已固化的本本主义、经验主义,注定让他沦为时代的庸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