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对中国文人固化思维的讽刺随处可见,上至重臣官僚,下至乡绅举人。
" 三傻进京赶考 ",前一晚还在共饮一壶,高歌 " 勿相忘 ";
放榜过后,昔日三兄弟彻底殊途,徐乾学有所保留地帮衬两天没吃饭的弟兄,想必 "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 的戏码迟早上演。
这几场散落在转场的戏,看似没什么大碍,实则与随后的科举考试形成了内在勾连," 不拘一格 " 四个字说来轻巧,但康熙面对的本质选择,是忠心的,还是专业的。
《天下长河》的思辨性正式在此,它让观众躬身自省,设身处地去思考自身与社会、与时代、与历史的关联。
除了社会横切面和历史思辨性,《天下长河》第三个看点,当然是中青年演技实力派全程在线的表演。
饰演靳辅的黄志忠,以《大明王朝 1566》海瑞一角深入人心,他的刚正果然、孤勇坦荡,如 " 太阳 " 一般不容任何污垢,让人过目难忘。
有人说,到了这部剧中,黄志忠只不过是换上了清朝巡抚的戏服,继续饰演着海瑞。
这,我不能同意。
海瑞的阳刚,是一种至刚至阳、浩然大气的形象,自带一种赴死的悲壮;
而《天下长河》中的靳辅,内心世界更加复杂。虽然仍有飞蛾扑火的勇敢,但黄河肆虐不止、终究心有所系,康熙十五年的社会风气与嘉靖末年也有天壤之别,因此在表演上,观众能觉察到角色身上笃定中的犹疑。
再来看罗晋。
之前聊罪案剧《庭外》时就曾说过,罗晋身上有当代演员稀缺的「松弛感」。
这次对康熙的诠释,罗晋仍旧保持了这一特点——
刚除灭鳌拜,执掌大清,康熙正意气风发、意欲大展宏图、开创盛世。
罗晋柔中带刚的语调、温润中暗含霸气的眼神体态,都与「初长成」的康熙大帝匹配度极高。
当然,还有尹昉、奚美娟、梁冠华、等一众经过行业筛选、口碑扎实可靠的实力派演员,众人齐聚一堂,在《天下长河》的历史舞台上上演着你我都似曾相识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