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以推到出:
一个文明为了生存,它只能绝对地摧毁别的文明。
《三体》里第一个实践它的,就是人类自己。
三体文明摧毁人类的太空舰队后,少数几艘幸存战舰飘荡银河,与地球失去联系。
怎么活?
残酷的一幕发生了,几乎没有给出任何准备时间:
每艘战舰,几乎都是毫不犹豫向临近战舰发起攻击。
胜者怀着愧疚接手同胞的战舰,败者成为同胞蛋白质的补充。
此时,每个战舰其实都相当于一个文明,理论的演示,生动形象。
而一切的开始、引发这场惨烈的斗争的。
是一艘战舰里生态圈的崩溃。
或许有人会说,科幻故事都是假的,何必真去花大价钱去研究。
这确是想象没错,但焉知不是一种未来的可能性?
刘慈欣说,科幻小说就是把未来各种可能性排列出来,包括一些怪异的、难以想象的可能性。
这也正是科幻的魅力。
《三体》里的概念复杂、科技灵感多样,目前的两集,太空电梯、冬眠、红岸基地等原型一一登场。
逐渐将想象中的世界拉近到现实。
尽管这些实验大多数以失败告终,但正如大刘所说。
不管是科学,还是科幻,其实都是一粒 " 种子 "。
Sir 不禁想起同样伟大的科幻作品,电影《银翼杀手》。
第四个复制人到了生死时限,最后一刻忽然散发出人性的光辉,它救下男主,并念出一段的诗句:
I've seen things you people wouldn't believe.
我所见过的事物,你们人类绝对无法置信。
Attack ships on fire off the shoulder of Orion.
我目睹了战船在猎户星座的端沿起火燃烧。
I've watched c-beams glitter in the dark near the Tannhauser Gate.
我看着 C 射线在唐怀瑟之门附近的黑暗中闪烁。
All those ... moments will be lost in time,
所有这些时刻 终将流逝在时光中,
like tears...in rain.
一如眼泪 …… 消失在雨中。
复制人短暂的一生,它被操控、被奴役,想尽办法摆脱命运,可最后还是败给人类给他设定的时限。
生命最后一刻,他不甘,却并不遗憾——
因为他曾见识过宇宙。
那是它最接近于 " 人 " 的时刻。
宇宙,永远是最终极的浪漫和人类最深的恐惧。
我们探索,不只为生存,也为更广阔的认知。
而这些对宏大和未知的追求,或许,正是人类进步的缘由。
正如大刘在预告片里对每一个你的期待:
"你想要什么样的未来,就去开创这样的未来。"
而这。
是我们为数不多,可以调整命运方向的时刻。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北野武术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