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北洋水师内贪腐成风,纪律混乱。
嫖娼、赌钱、抽大烟、走私,甚至敢用石头伪装炮弹 ......
剧中一幕,炮弹投到吉野舰上,一船日本人瑟瑟发抖。
以为必死无疑,却发现是空弹。
而清廷将士在炮火中化为渣滓,其中一船千人尸沉海底。
战是败了,喇叭却吹得响叫得欢。
《申报》写:
击沉倭舰四艘,余皆力竭船伤而遁。…… 松岛舰击至粉碎 …… 倭船中有一艘似吉野舰,船身粉碎而沉。又一艘似速浪舰,被火所焚,立成灰烬 ...... 我中国大军破倭奴于鸭绿江外海之中 …… 倭奴自言大获全胜 …… 是真欲欺乳臭之小孩乎?
《新闻报》道:
两军各有损伤,倭舰先逃,我军追之不及。今综数月来,水路各军战事观之,胜负颇足相当。
实际是,日军 5 艘战舰被击伤,后很快修复,清军损失 5 艘主力舰,自此北洋水师不敢出战,直至刘公岛全军覆没。
余音
日本国运,清朝覆灭,个中势力盘综交错,有时运也有必然,有志士亦有罪人,非千字能言尽。
但在甲午战败同年还发生了件事不得不提。
也是因这事才想到写这篇文——
旅顺屠杀。
1894 年 11 月 21 日,日军攻陷辽东半岛的旅顺,对城内进行了四天三夜的屠杀。
恰是 128 年前的这几天。
旅顺背靠群山,群山设有炮台,岸口设有船坞,耗时十六年,耗资千万,被称为 " 远东第一军港 "。
知情人鲍邵武称:
" 日军入旅顺,沿户搜杀,妇婴不免,历三昼夜始止。尸体随处掩埋。翌春乙未二月,日军令其组织扛尸队,将所瘗(yì,埋葬)尸体抬至阳花沟焚之。"
《纽约世界》记者克里曼描述:
" 我见一人跪在兵前,叩头求命。兵一手以枪尾刀插入其头于地,一手以剑斩断其身首。有一人缩身于角头,日兵一队放枪弹碎其身。有一老人跪于街中,日兵斩之,几成两段。有一难民在屋脊上,亦被弹打死。有一人由屋脊跌下街心,兵以枪尾刀刺插十余次。"
死难者可能达 2 万人,只有埋尸的 36 人幸免于难(后经考察,生还者 800 余人)。
日媒美化真相,将消息传回日本,举国欢呼。
战利品被运至神社展览,商家制作同款周边热销。
《马关条约》签订,割地赔款丧权。
对于清国,伊藤博文说:
" 他们的人民对于国事,更是混沌无知。"
京城墙根儿下的馄饨铺,也听说日本人要打来了。
不慌不慌。
满人入关,也说不准女子裹脚、废科举,不还是没成?就咱这馄饨,他满人不也照吃照喝吗?
就小日本那点儿操性,到头来总会随了咱。
" 那还是咱赢啊。"
他尚没意识到,中国已经被列强破门而入。
狂热者丧肉身,无觉者舀馄饨。
历史不是几个人的历史,而是全部人的历史。
参考资料:
1.《简明日本通史》
2.《如果甲午海战清朝赢了,日本会怎么样?》,北风,知乎
3.《大清灭亡史(终极版)》,卢克文
4.《日本国运史(上)》,卢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