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睡”也会让人深受折磨?
近日,一条“女孩基因突变最快48秒睡着”的消息冲上热搜。热搜中的这名23岁女孩姜姜,从初中开始一上课就睡觉,大笑会晕倒,晚上噩梦不断,就这样被折腾了10年,直到最近入院检查才知道自己得了一种罕见病——发作性睡病。
发作性睡病,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终身性睡眠障碍。在白天,他们常常会不可控地进入睡眠状态,或是突然因浑身无力而跌倒;到了晚上,他们忍受着频繁的睡眠瘫痪、恐怖体验、夜间睡眠紊乱等痛苦,甚至难以区分现实与梦境。一些患者还常常伴有肥胖、性早熟、心血管疾病等合并症。
从发觉自己几乎每天晚上会“鬼压床”,到最终确诊,橙冬(化名)经历了7年左右时间。其间,她检查过脑电图、核磁共振、CT,初步结论是:没什么病。换医院后,她给医生看了一段自己病情发作时的视频,医生推测是发作性睡病,经检查后正式确诊。
每年的9月22日是“世界发作性睡病日”。新华社、中青报等媒体曾报道,发作性睡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两千分之一,远高于渐冻症的十万分之一。我国约有70万发作性睡病患者,最终确诊的不到5000例。
许多确诊的发作性睡病患者,会称呼自己为“觉(jiào)主”,“思睡”是他们的典型症状之一。 “觉主”暴敏冬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对自己身体的掌控,是一种很可怕的感觉,有时候过马路,都不知道自己下一秒是否能平安抵达那头。
正因如此,暴敏冬牵头成立“觉主家发作性睡病关爱中心”。她希望“发作性睡病”能被纳入国家第二批罕见病目录,希望社会能关注到这一罕见病患者群体,希望有更多药企研发新药,也希望潜在患者能尽早接受治疗。
“那时候,很多人不知道这个疾病(发作性睡病),有一次我老公看电视,看到电视里在介绍这个疾病,我感觉我像这个病,但又似乎不像,毕竟里面说的病人,会突然倒下,我这点倒没有。”橙冬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2010年,橙冬在与人聊天时头晕了一下,“仿佛大脑内部被重击一下,但很快症状就消失了,但对方感觉不到,我自己就意识到,有时候我一兴奋,头就会突然这么晕一下,但频率还不算高,就也没有去医院看。”
真正意识到自己的“特别”,是在2011年。这一年,橙冬怀孕了,她很严肃地告诉老公:“不要跟我随便开玩笑,我情绪一激动,就会头晕、腿软,如果摔一下就不得了。”好在,橙冬在怀孕期间没有犯病。
在宝宝2岁后,她慢慢地又开始发觉自己越来越不对劲,去医院看病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
“我有一次做了一个梦,抱着孩子,一高兴就浑身发软,孩子被我摔在了地上。又有一次,我去别人家里串门聊天,聊着聊着,大家看出来我不大正常了,闭着眼睛开始说话,吐字也不清楚了,他们问我怎么了,我说‘我要睡觉了’,那一次我直接在别人家里睡了近1个小时,醒来了才回家。”橙冬回忆,大概在2014年前后,家里人知道她的这些症状后,就建议她不适合一个人带孩子。
那时的她,自己也意识到:“我如果再不管管自己这个毛病,可能会越来越严重。”
当时,她还在郑州生活,挂了一位神经内科主任的号,住了一周医院,把所有的检查都做了一遍,脑电图、核磁共振、CT……最初的结论是:没什么病。
“我告诉医生,我会不会得了发作性睡病,医生拿出了一本特别厚的医学书告诉我,我没有猝倒(情绪高涨时突然出现短暂的肌肉无力,瞬间出现瞬间消失)的症状,所以无法判定就是这个疾病,因此也没有开什么治疗的药物。”橙冬说。
此后,她回了一趟北京的家,去宣武医院治疗,她给神经内科医生看了一段自己病情发作时的视频,医生当时就推测是发作性睡病。
2015年的春天,经过睡眠监测分析以及其他一系列检查,橙冬被正式确诊。她看了很多医学科普知识,也从医生那里了解到: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终生性睡眠障碍,白天过度思睡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
如今,每每提到孩子,橙冬总是会陷入愧疚与自责,因为生病,平日里她无法长时间、全天候陪伴孩子出去游玩。即使在陪女儿写作业时,她也会不受控制地睡过去,女儿去一趟动物园玩,她甚至需要中途坐下来睡上10分钟,不得不让孩子随着丈夫先走。
和橙冬相比,来自天津的发作性睡病患者萌萌(化名)的确诊过程只花了3年时间,但作为一名幼儿期发病的患儿,这一疾病给她带来的影响或许更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