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语言来自中文、又由日语体现出来的说法,看似中日双通,实质上和两国都没几毛钱的关系,从学术角度来讲,和咖啡、沙发之类一样,算是日语中外来语的一部分。又因为主要在驻华日军中被广泛学习,所以称为兵队中国语。
值得一提的是,在老版《地道战》中出演山田太君的王孝忠老师,是在伪满洲国长大的,自幼不仅受过日语教学,还耳濡目染了那些从日军中退伍来到学校当学监或任教老师的日本前军人的行事作风,所以后来才能在片中能熟练地操一口还原度极高的兵队中国语。“死啦死啦”的标准日语写法是すらすら(sura sura),对应的标准中文是“死了死了”。
我们耳熟能详的“你滴,良心大大滴,他滴,良心小小滴”中的“大大滴,小小滴”的标准写法是多々的(たーたーでー,ta-ta-de)和少々的(しょーしょーでー syo-syo-de),原本指的是多和少,主要流行于华东地区。
此外,长期以来困扰广大中国人并在抗战剧中反复出现的“太君”一词,这个称呼的语源是“大人”,日语的发音为だいじん(daijin),被几个日语程度不超过N4的翻译官以乡土之音说了几十遍后,便很顺其自然地变成了“太君”,主要流行于华北地区。
总之,多年来,日语无论是语法,还是对事物的称谓上都在不断变化。尽管这两年着实显得越发花里胡哨,但涉及到几十上百年前的历史时,往往看起来像是瞎编的,反而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