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战记》是一部深圳广电集团深圳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深影”)作为主出品人的科幻电影。一般情况下,参与投资就可以作联合出品,而主出品的身份意味着要参与整个电影,包括从创作设置到后续立项报审,几乎所有的工作流程。
老实说,粤产电影以往在与香港公司的合作中参与度并不高,而且深圳或者说整个广东地区在电影创作方面并不是特别强,我们也是想试验一下。这是我们与香港电影公司一次比较深度的合作,也是想做一部深港合作的标杆影视作品。
《明日战记》最初的筹备是天下一电影制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下一”)2014年左右就开始了,找到我们的时候是2019年。当时,国内科幻电影代表作就是郭帆导演的《流浪地球》。深影和天下一以前就是长期合作的,并不陌生,我们也知道他们的特效团队参与过《流浪地球》的制作,觉得是一个很好的合作契机。
这部电影里其实也有很多情怀。古天乐本身是一个科幻机甲迷,他说香港电影在警匪、武侠片方面都做得很成功,文艺片也有做得很好的,但就是没有科幻片。《明日战记》从拍摄到后期制作投入特别多。这期间,古天乐自己还出去拍了很多电影来“补贴”,特效团队也是因为经费紧张接了《流浪地球》的工作。 我们其实也被他们的这种匠心精神打动,想好好的做一部优秀的深港合作粤产电影。这次合作,为深港两地影视产业、文化交流也打开了新篇章。
目前从票房的角度看,需要卖到10-12亿元才能回本,可能距离还是比较远的。但这部电影对我们来说,参与的意义已经达到了,后续还会和香港企业做更深度的合作。我们希望,大湾区的影视机构,无论香港、内地,国企、私企,大家都能参与进来,把整个界限感打破,甚至不要再说合作、合拍,就是我们大家一起创作,真正的大湾区融合。
截止9月15日,根据猫眼专业版的数据,《明日战记》总票房为6.62亿。同日,电影明日战记官方微博表示,目前后续拍摄计划已在筹备中。如果有契机,我们希望还能继续参与。
大约2014年的时候,我在一家IT公司负责投资规划方面的工作。这家公司就是发明“U盘”的传奇公司——朗科科技(300042.SZ),我在那里工作了11年。
因为我自己是科幻迷,当时(2014年)受邀参加一个在上海举行的科幻活动。我在2010年的时候已经读完刘慈欣当时的作品,并向所有人推荐了《三体》。在那场科幻活动上,我也见到了刘慈欣,以及被称为科幻“四大天王”的另外三位王晋康、何夕和韩松,并有机会与他们握手和简单地交流。
一个月后,我在北京受邀参加另一场科幻活动。然而,我一握手发现还是他们“四大天王”。从投资的角度看,中国有十几亿人,两场活动“握完手”不到十个人、大部分是兼职,而且有一半很可能已经不再能创作。即使是刘慈欣,我当时觉得他已经达到了一个创作高点。而另一组数据是什么,美国两亿人、两千名科幻作家。这两个数字一对比,就能想到市场上有什么。我就在想,我们的孩子将来看什么,只能看漫威,看美国的东西吗?
在北京那场科幻活动上,我问了一个年轻的科幻作家张冉(后来也是科幻基金的发起人之一)“为什么”?他说是“经济问题”,比如,当时言情穿越类签约作者是“千字800元”,而科幻类签约作者就是“千字80元”。可是我想,一定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比如,能写科幻的多是工科生,一毕业家里就催着找工作,要不当个工程师,要不进体制,不要搞创作。在大学教育里,也没有科幻产业相关的专业。
那个年代,刚开始讲“社会创新”,美国也刚开始讲,我就琢磨着如何用社会资源解决这个社会问题,是一次很好的社会创新的实践。
于是,我们一群科幻迷决定发起一个科幻公益基金,全名叫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简称“科幻基金”),用科技圈常用的天使投资去孵化科幻作家和作品。一开始,我们想的是如何让科幻作者走出来。只要你有好科幻概念设定,哪怕是一个大纲,我们就可以通过评比资助或者奖励你,两三万块钱解决一两个月的生活开销,也许作品就能出来了。
就这样,我们举办了第一届“晨星杯”科幻文学大赛,评委邀请的也是科幻“四大天王”。一开始,我们原本以为靠朋友转发宣传最多收到几十份作品,但事实上最后我们收到了几百份,到今年这个比赛就是第八年了,已经有六七千份投稿作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