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那個NG”(ID:huxiu4youth)。在这里,我们呈现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你有没有在网上见过“年轻人为什么不XXX”的热搜?
真正的年轻人看到这些疑问句只会翻白眼:能不能别逮着我们薅话题了?
我们抛出那么多问题,却没有人解决“问题中的问题”——Z世代究竟是如何被塑造的?
在知乎搜索“00后”、“年轻人”、“Z世代”,你能感受到的最直观的情绪是困惑与好奇。所有人都想知道,在这群年轻的面孔背后到底是怎样的一代人,我们又该如何与他们相处。
曾经,年老的一代人总会批判青年人是“垮掉的一代”,这种带着指向性的批判在80后与90后身上不断重现。
然而,如今“垮掉”这个标签在Z世代身上完全不成立。他们清醒独立,甚至比80后与90后还要理性。
他们是矛盾与自洽的结合体。
有人已经走过了青春期,即将面对婚恋问题人生大事;有人正在敲响青春期的大门,走进最骄阳似火的人生阶段。
这一代人的青春期,过渡得比前几代人更冷静理性,他们甚至没有“叛逆期的烦恼”。
更可贵的是,比起前几代人,Z世代是最早识别、拒绝、远离原生家庭伤害的年轻人。
对于80后,也许是人到三十恍然大悟,或是第一次读到武志红的《为何家会伤人》的时候。他们很晚才发现,自己原来在创伤中磕磕绊绊成长。
“在我们这样一个特别讲孝道的社会,‘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会成为一个巨大的魔咒,让我们宽恕那些虐待甚至杀死孩子的父母,也让我们看不到恶最初是如何孳生的,从而让我们整个社会都不能直面相反的事实。” (《为何家会伤人》)
对于90后,也许是第一次听说“父母皆祸害”这个小组,才发现所有孩子都在承受同一份公开又无法言说的痛苦。
而Z世代生长在资讯最饱和最发达的时代。
上几代人在被原生家庭伤害的时候,甚至没听说过“原生家庭”这个词。而Z世代恰好赶上了大众重视内窥家庭关系的时代潮流,当他们的思维模式刚有雏形时,就系统性地了解了原生家庭的乐与苦。这也帮助他们及时辨认什么是有毒的原生家庭,并且在行动上远离它。
在节目《荒野会谈》里,2000年出生的歌手蒋先贵分享了他逃离原生家庭的过程。
他出生在西南小城,从小就喜欢看香港爱情电影,对爱情与婚姻充满憧憬。然而关掉电视,他要面对的是一个破碎的家庭,父母的关系导致他恐惧婚姻,这也是大多数Z世代的心态。心理学博士李松蔚分析,其实这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造成的痛苦。
《奇葩说》辩手席瑞指出了问题关键所在:所有亲子关系的背后,指向的都是权力关系。
蒋先贵形容自己的家庭像狮群。父亲就像高高在上发号指令的雄狮,只告诉他必须做什么,却从来不说为什么要这么做。
然而蒋先贵长大后逐渐理解了父亲:他也是第一次做父亲,连父亲自己都只是一个孩子。其实父亲那代人有更加严重的原生家庭创伤,只是他们没有机会、渠道、资源去了解关于原生家庭的一切知识,只能任其吞噬,再用创伤去教育下一代。
而Z世代天然具有认知优势。他们所受的教育与接受的信息,能够给他们足够的能量去主动识别创伤,并且能够在梳理创伤的过程中疗愈自己。
席瑞也是一个在小镇长大的Z世代。十几岁时,他就经历了父母离异、舆论霸凌、留守问题的轮番碾压,这也变相逼着他靠自己走出原生家庭的困境。
Z世代不仅能对原生家庭的伤害保持远离,也对原生家庭抱有共情和理解。
如果向Z世代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回到过去,你会和年轻时的父母说什么”,你会发现他们的悲观是天然的。
在节目《我的高考笑忘书》里,@仙女球仙女 谈到了她和母亲“相爱相杀”的过去也忍不住流泪。
@仙女球仙女 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天生的学霸。然而高考她却严重失利,这份打击让她选择自暴自弃,这让陪读十年的妈妈不堪忍受,甚至最后向她挥起了菜刀。
发了疯的妈妈,给了她无法抹去的阴影。
她身处其中,既能理解这种捆绑式亲情有多么窒息,同时也能理解母亲的动机源自她年轻时的遗憾。她选择了和解。
正如武志红在书中所写:“孩子天然是乐于满足父母的,我们这个过于讲孝道的社会常常忽视这一点,而片面强调父母的伟大与正确,却忽视了孩子对父母的天然的爱,一样伟大。”我们不能一味看到父母对Z世代的爱,也要看到Z世代对父母的辩证性思考与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