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近二十年追看张火丁的五个现场作文?回顾近二十年追看张火丁的五个现场视频?回顾近二十年追看张火丁的五个现场感悟?张火丁仔细观瞧
彩排+公演,《梁祝》启了我的现场追丁之旅。此后,又看过多次《梁祝》演出,一度被社区丁迷送过“梁祝天使”的名号,其中不乏对当时批评《梁祝》揶揄的意味。
2005年6月4日、5日,北京长安大戏院,《白蛇传》和《荒山泪》,张火丁纪念恩师赵荣琛先生专场演出。同是这两出戏连演,隔年,在天津中国大戏院;2010 年,在上海天蟾。此后,虽然这两出戏都有再演,但专场的连续演出,仅这三次。与此后的看戏相比,在我看来,这是饕餮之宴。也可能是因为我偏爱《荒山泪》的缘故。
这场演出以“0506”为标签,有非常多的看戏流水和演出感评在社区连续更新,不知道现在是否还能完整显示?具有代表性的有两篇,一篇出自从德国赶回来看戏的曲水,一篇是从贵阳远道而来的风尘所写,他们的文字如流水青烟,自然熨帖,余味隽永,什么时候读都是赏心悦目。这两篇好像均被收录在《青衣休笑我》一书中了。
0506,是许多丁迷的第一次看现场,也是社区多数丁迷第一次见面。因此,诞生了许多名场面。应该有人累积了太多记忆。浏览问卷中“最难忘的追丁现场”,有人描述的极为生动,有一则让我忽然想到李宗盛的词“为你我用了半年的积蓄,漂洋过海的来看你。为了这次相聚,我连见面时的呼吸都曾反复练习……”
2017年3月,张火丁带着半年前复排的程砚秋老戏《鸳鸯冢》去上海演出,16日是《锁麟囊》,17日便是《鸳鸯冢》。这是《鸳鸯冢》的第二场公演,首演是在2006年11月24日,北京长安大戏院。这是张火丁在京剧研究生班上学期间专门到南京,向新艳秋老师学来的。从学习到演出,也已经过去了数年。
《鸳鸯冢》仅仅公演了这两场,所幸北京长安演出版本保留了完整的录像。如果加上彩排,那么,我也仅仅看了三次现场。嘿嘿,就演了这三场。
《鸳鸯冢》是程砚秋1923年排演的剧目,至张火丁演出之前已有20多年未见于舞台。张火丁重新整理剧本,增加了一段【南梆子】,展示她演唱这个板式的优势,同时对前半部分重做轻唱的剧本进行了补充。剧中的王五姐是未出阁便因情而亡的姑娘,因此以小旦应工,有袄裙、无水袖的装扮,对于穿惯褶子的张火丁来说,是全新的造型和表演体验,因此借宿、送茶的做工戏是重要的看点。
正是这段南楼送茶戏码,让上海的《鸳鸯冢》成为记忆最深的现场之一。本来上海的整体演出效果就好于北京,剧场氛围较首演热烈得多。谢招郎这个憨憨不接茶,又不接话,王五姐不得不红着脸说“我来替你害羞”,引得现场观众爆笑,此后成为社区新梗。而在我看来,下楼的节奏,尤其是和上楼的对比,以及茶盘遮羞那一回眸,才是精华。
这是我第一次来回打飞的看戏。住在天蟾附近的连锁酒店。
张火丁是京剧界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个人演唱会的第一人。记得在个唱发布会上,主持人白燕升说“这次演唱会是张火丁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是张火丁挑战自己的艺术、挑战自己性格的一个表现”。畏惧话筒,尤其是手持麦,是张火丁性格特点的“外放”,因此演唱会用的是立麦。话筒的挑战一直持续到现在吧?
这次演唱会以及发布会,值得记忆的事情有很多。社区丁迷的活力、精力饱满到令人发指,逃班打车赶发布会这都算小事。有人在社区写了流水,细节丰富,一些情节令敢与金鱼媲美记忆力的我难以置信,这是真的发生过的事情吗?
那是火之丁丁社区最繁荣鼎盛的时候吧?那时候,《青衣休笑我》大家都已拿在手了,而且这本书有幸成为演唱会的环节之一。就在前几天,一位正在拍摄张火丁的导演还要去了一本。
2019年5月25日,张火丁在北京长安大戏院首演程派风格的《霸王别姬》。这是一件轰动梨园的事件——关于这出戏从有想法到排演、彩排、票务、首演、艺术创新……再到拍电影,足可以写成一本书——众所周知,《霸王别姬》是梅兰芳的代表作,是梅派传承的看家戏,张火丁以京剧旦角另一种艺术风格演绎了该剧,首演之后引起了京剧界的震动。
作为观众,可以不关心这些,买票才是第一要务。购买这场演出票的经过,是追丁以来最艰苦的一次。结合当时的新闻报道、现场亲眼所见,以及其他连夜现场排队买票的丁迷反馈,当天上午和前天晚上的排队场面可谓空前。值得可称之为“最”的是,排在第一位的是一位来自新疆的观众,她提前一天达到长安就没离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