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的杰作?埋藏在无人光顾的气象学文献里对吗 物理学的杰作?埋藏在无人光顾的气象学文献里什么意思 气象物理学家 物理学家
蝴蝶效应其实并不是一个意外,而是一种必需。洛伦茨推理,设想小的扰动不是在系统中积累扩大,而是维持这么小的状态,那么当天气变得任意接近一个它之前经历过的状态时,它就会维持这个样子,接下来继续任意接近该状态。实际上,这样的循环会是可预测的——因而最终也是无趣的。为了生成地球上丰富多彩、变化万端的现实天气,你大概想象不出比蝴蝶效应更好的东西了。
蝴蝶效应也被冠以另一个技术性名称: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而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其实并不是一个全新概念。它在民间故事中就有体现:
少了一钉子,失了一铁蹄;
少了一铁蹄,失了一战马;
少了一战马,失了一骑士;
少了一骑士,失了一胜仗;
少了一胜仗,失了一王国。
像在生活中一样,在科学中,众所周知,一连串事件中可以有一个激变点,将小的变化放大。但混沌意味着,这样的点到处都是。它们无处不在。在像天气这样的系统中,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是小尺度与大尺度交织在一起的方式的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
他的同事惊喜于洛伦茨同时把握到了非周期性和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而他所用的只是一个天气的玩具模型:十二个方程,然后凭借机械的高效率一遍遍加以计算。那么这样的丰富性、这样的不可预测性 (这样的混沌) ,如何能够从一个简单的决定论式系统中冒出来?
洛伦茨暂时放下天气,试图找到比它还要更简单的方式去生成这种复杂的行为。最终他在一个只由三个方程构成的系统中找到了这样的方式。这些方程是非线性的,也就是说,它们所表示的关系不是严格成比例的。线性关系可被表示为图上的一条直线。它理解起来也很容易:多多益善。线性方程组是可解的,而这使得它们适合进入教科书。线性系统还具有一个重要的构件化优点:你可以把它们拆开,然后再把它们组装到一起——其各部分是可加的。
非线性系统则一般是不可解和不可加的。在流体系统和力学系统中,非线性的项往往是人们在试图得到一个简单明了的理解时希望加以忽略的一些特征。比如,摩擦力。在没有摩擦力的情况下,加速一枚冰球所需的能量可用一个简单的线性方程表示出来。而在有摩擦力的情况下,关系变得更为复杂,因为所需的能量取决于冰球已有的运动速度。非线性意味着,参与游戏的行为本身会改变游戏规则。你无法赋予摩擦力一个恒定的重要性,因为其重要性取决于速度。而速度,反过来,又取决于摩擦力。这种相互依赖使得非线性难以计算,但它也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不见于线性系统的各类行为。在流体动力学中,一切都可以归结到一个经典方程——纳维–斯托克斯方程。这是一个简洁性的奇迹,将流体的速度、压强、密度和黏度联系到了一起,但它碰巧是非线性的。所以这些关系的性质常常变得不可能明确确定。分析一个像纳维–斯托克斯方程这样的非线性方程的行为,就仿佛是穿行在一个迷宫当中,并且其墙壁会随着你的每一步而发生重新排列。就像冯·诺伊曼自己所说的:“方程的特性……在所有相关层面上都同时发生改变:次数和度都发生改变。因此,棘手的数学难题必定随之而来。”要是纳维–斯托克斯方程里不包含非线性的魔鬼,那么世界会变得大不相同,科学也会不需要混沌。
洛伦茨的三个方程受到了一类特定的流体运动的启发:热的气体或液体的上升,即对流。在大气中,靠近地面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在热的沥青和散热器表面,热气升腾,氤氲似鬼魅。洛伦茨也乐于谈论一杯热咖啡中的对流。按照他的说法,这只是我们可能希望预测其未来的不可计数的流体动力过程中的一种。我们如何能够计算出一杯咖啡会冷却得多快?如果咖啡只是温的,那么不需要任何流体动力运动,其热量也会慢慢耗散。这时咖啡维持在一个定态。但如果它足够热,对流过程就会将热咖啡从杯底带到温度较低的杯面。只需在杯中加入些许稀奶油,咖啡中的对流便会变得清晰可见。由此产生的白色涡旋可以非常复杂。但这样一个系统的长期命运是显而易见的。由于热量不断耗散,也由于摩擦力减缓了流体的速度,整个运动必定最终不可避免会停止。洛伦茨便对着一帮科学家一本正经地开玩笑道:“我们可能难以预报咖啡在一分钟后的温度,但我们应该不难预报它在一小时后的温度。”刻画一杯慢慢冷却的咖啡的运动方程组必须要能够反映系统的这种命运。它们必定要是耗散的。咖啡的温度必定要逐渐趋于室温,而速度必定要趋于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