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雄提到,随着信息透明度和渠道的增加,二批、三批的客户比例会越来越少:“有工厂和供应体系、具备研发能力的面料企业会越来越强,生意额会呈现越来越集中的特点。”
这种情况下,有工厂研发能力的企业会直接面对需求端。传统的堆满货物的小档口模式,逐渐被替代。
卜晓强认为,服装产业实际上是一个时尚产业,特别是近年来,大家对面料的设计创造,品牌意识有所增强。
红棉国际城自开业以来,在转型时尚品牌方面,也有几个“大动作”。
即使是2020年疫情爆发,红棉的时装周和走秀也如期进行,目前已经举办至第十届。
去年第九届时装周还新增了订货会,场地设在红棉中大门,共有80多家商户参加。通过这种方式,批发市场的服装企业跟中大门的面料商展开合作,用面料制成服装品牌成品,面料商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展示,第一次在广东省内让面料行跟服装商碰撞在一起。
“政府要扭转观念,把服装行业从传统加工改为市场产业,转变为时尚产业,产品的附加值就增加了。”在卜晓强看来,自主形成、体验感强的专业市场依然是无可替代的。
此外,对比线上渠道,专业市场对商家也更友好。黄柯彤曾经营过一段时间的淘宝店,虽然卖得多,但是“不作数”:“退货率达到50%。但线下市场顶多是20%的换货率。”
作为刚需,从市场角度来看,服装批发的需求还在,只是谁来承接的问题。市场在变化,模式、渠道也在变化。
每一年的几十个款式里,总有一个爆款能够成为拉动销量的“救命”王牌,去年夏季有一款棉麻纺布料就是如此。但第四季度即将到来,这个王牌还未出现。
蔡凌仍在等待:“设了新的电商渠道,也到浙江一带探索新的原料和版型。什么都准备好了,只是差秋装的东风,我们还在‘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