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热门事件

我们这一生会是怎样的一生蔡崇达?蔡崇达的人生经历

常驻编辑 热门事件 2022-10-08 这一   是怎样   人生   蔡崇达   一生蔡崇达

蔡崇达说,八年前的那部《皮囊》,是青年的自己,在内心的伤口盛开成即将吞噬自己的巨大花朵时,又一次试图召唤人间的话语来疗愈自己;而在《命运》里,他不仅想看到阿太、父亲和自己,他还希望每个人能看到每个人,能够从过去看到到将来,“所有人的灵魂上所有的伤口,一起像花一样盛开,开得漫山遍野、震古烁今。”

或许也是因为青年时期蔡崇达的年轻气盛,《皮囊》里的阿太冰冷得近乎不近人情,她“像块石头,坚硬到什么都伤不了”:在葬礼上,眼看着女儿的躯体进入焚化炉,阿太“也只是乜斜着眼”,因为她“很舍得”;把不会游泳的舅公直接扔海里,舅公差点溺死,骂她没良心,她却说,“如果你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材”……

而《命运》中的阿太,在坚硬的皮囊之下更多了一份阅尽人生千帆后的随和,就像刘德华在《命运》新书发布会上所言,“读完这本书之后我觉得,探索,对抗,和解,不就是命运的一部分吗?《命运》值得大家慢慢去品尝。”

《命运》中的阿太蔡屋楼,一生可谓坎坷。但蔡屋楼性子倔,不信命,当她第一次听闻神婆预言她将“无子无孙无儿送终”,她撸起袖子大骂,要找“命运”吵一架,随即展开了与命运咬牙切齿的搏斗,讲述了近一个世纪的沉默寡言的爱与矢志不忘的告别。

阿太——这位旧社会出生的普通中国农村女性,不识得几个字,没上过几天学,但她说的话、做的事,以及关于生和死、神和鬼、灵魂有无等等的探讨,都包含着独特且不可复制的地域文化内涵。

比如阿太谈及人生,她说一辈子,会认识很多朋友。一出生就可以认识饥饿、认识占有,然后是忧伤、烦恼,再来有欲望、爱情,然后有的人开始认识责任、认识眷念、认识别离、认识痛苦……她说,它们都是很值得认识、很值得尊重的朋友。

她回忆衰老的过程,说,开始关上一盏盏灯,你会发现自己的脑子一片片开始黑。有时候你可能只是在炒菜,突然想,哎呀,我哪部分很重要的记忆好像被偷偷关掉了……当你生气的时候,抬头看看,衰老那家伙已经在笑嘻嘻地看着你了。

“那种包容、平和、无喜无悲,跟命运握手言和的姿态非常打动我。”《中国作家》副主编付秀莹这样描述阿太给予她的感受,“有飞翔的姿态,不是匍匐在人间大地上写人间烟火,总能从滚滚红尘中飞翔起来。当你真正认真咀嚼消化以后,它神奇地参与了你精神骨骼的构建。”

从古至今,文学作品似乎都离不开对生命的诠释,也无法回避死亡的问题,对生命的全方位关注也是蔡崇达文章的一大特点。

在《命运》中,阿太关于“死”的态度和传统文化中对于死亡“哭天抢地”的态度完全不一样,她对死亡的自然的、开放的态度,甚至达到了无喜无悲的境界。

《命运》里,阿太从六七十岁开始,就和老姐妹们组团观摩别人的死亡,成群结队勾肩搭背,像一起去上学的幼儿园小朋友,叽叽喳喳,打打闹闹,看别家的老人是如何“两腿一蹬”离开人世的。等的时间久了,阿太反而期待和寻找着自己的死亡来,时常念叨着:“哎呀,它到底什么时候来啊?”

付秀莹为《命运》的生死观感到震惊,她说,“面对无法避免的死亡,以她的方式参透死亡,正是参透之后才表现出巨大的冷静,甚至有一种巨大的喜悦和欢乐在里面……这是非常典型的、中国民间的智慧。”

这样的死亡观也许来源于蔡崇达对“死亡”的独特体会。在蔡崇达幼时,他的阿太曾经告诉他,人死后会变成半空中的一朵花。所以,他在每个所爱的人离开后,都会看着半空寻找花朵,他相信,“每个‘逝去’都是有去处、每个尽头背后都是有开始的。”

长大后的蔡崇达,对“死亡”有了更深的体会。30岁生日那天,蔡崇达在大英博物馆参观“Living And Dying”的展览:长长的展台,铺满了各种药丸和医疗器械,每一列都隶属于最下面标注出的一个个主人公——这里陈列着已逝去的人们自认为生命最美好、最痛苦时刻的照片,以及他们最后时刻的面容。看着这一张张面孔,蔡崇达突然想病逝的父亲。

蔡崇达回到北京后,开始撰写关于父亲的文章,“也是从那篇文章(写父亲的《残疾》)开始,生发出一种紧迫感:我应该看见更多的人。这是对路过生命的所有人最好的尊重,这也是和时间抗衡、试图挽留住每个人唯一可行的努力。”而这也是理解自己的最好方式,因为路过生命的每个人都参与了我们,并最终构成了我们本身。

相关阅读:

  • 滚石乐队鼓手去世,人们都在悼念,官方账号公布这一消息
  • 这一杀手不太冷静下载高清完整版连接
  • 杨丞琳深夜悼念爱犬:希望你这一生都有感觉到满满的爱
  • 聚焦女性健康领域,多方合力携手探索这一中长期项目
  • 全球多地发现奥密克戎毒株新亚型!这一地区病例激增
  • 国米让二追四逆转恩波利 压力再次来到米兰这一边
  • 小满酌酒,共赴这一个明媚的夏天
  • 林书豪为美国小学枪击案发声:我们不能让这一直发生
  • 定位国家级青训中心!实地探营光明这一地标……
  • 人这一生,都在为情绪买单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