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计这场戏中,李淼和团队就在思考,反叛军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出场。因为结尾,反叛军要开着皮卡车冲击边境,这里就不能再重复了,要换个出场方式,就设计了武装列车的概念。
不过,李淼一度想要拿掉这个道具。“我一直在反复寻找真实感的度在哪儿,这个是不是有点离奇,观众不知道能不能接受,会不会出戏,我也一直在纠结,有时候自己在把握这个度的过程中,也要跟自己做斗争”。李淼说。最后还是导演把他拦住了,导演非常喜欢武装列车,保留了这个元素。
近几年,国内电影在美术、置景、道具上的规格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电影人拥抱科技与艺术。李淼说,其实电影美术部门这些年一直在技术上做着革新,首先是人数越来越少,好多外景都实现了机械化,大量使用工程机械,速度和效率快了很多。比如,《万里归途》项目筹备初期的沙盘模型,使用3D打印机几天时间就可以全打出来,每栋建筑都可以来回调整。还有雕刻机可以为片中的道具加工一些金属零件,“在以前这都是不敢想象的”。
在李淼看来,电影的美术工作是随着社会的工业化水平同步发展的,“国内影视行业中的工业制造水准提高了,我们才能借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