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儿媳不是嫌她洗的衣服拖的地不干净,就是埋怨她煮的饭不软烂,炒的菜不合口味。
终于在一天晚上,因母亲用嘴测试喂孩子的奶的温度,遭她儿媳的责骂而大吵了起来。生性软弱怕老婆的弟弟,此时却躲在房间里大气也不敢出。
我妈没法,只能不顾脸面的跑到了我家,并声泪俱下的言称,再在我弟弟家住下去,很快就会被气死,要过来跟我一起住。
我回想着母亲以往的所做所办,心里的气不打一处来,便直接拒绝了妈妈住过来的要求。
我说:“我上有老下有小,你住在这里算怎么回事,再说我也作不了主。”
母亲这时也明白了自己以前做得太过分,现在只能默默地流泪,无言以对。
此时,善解人意的公公,把我从客厅叫到他的房间对我说:“孩子,别难为你妈了,也别扯以前的事了,无论怎样她是你的娘亲,这时候你让她到哪里去?快让她留下来,无非是多双筷子多只碗的事,而且你妈还能给咱们看护着妞妞(我两岁的女儿),你还能马上就去上班,多好的事。”
其实,总是血浓于水的无可替代的母子情,当我看到已五十多岁的母亲泪水涟涟的可怜样,早就心软了,只是嘴上出出气罢了。我的丈夫当然也没二话,我母亲就这样留了下来,与我们一起生活。
母亲住了不长的日子,我们的家庭氛围,就给她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她发现我们一家人,从不大声说话,都是温声细语的商量处理事情,从没有争吵,没有纠纷,只有有条不紊地平静和温馨,及互相关爱的柔情蜜意。
母亲不无感慨地对我说:“莲啊,没想到你嫁了个这么好的人家,没想到一个收废品的人家日子过得这样好,你有福啊。”
良善的人做事情都是为别人着想,都是温暖人心的。
我公公发现我妈喜欢吃一种凤梨膏和蚂蚱酱,他便隔三差五从外面捎些回来。
又发现我妈爱美,隔段时间要将满头的华发染一染,可他见到妈使用的是一种非常劣质的,对皮肤有害的染发水,便专门花好几百买来高级的对身体无害的染发膏,这使我妈很感动。
更为让她感动的是,我公公隔些日子就塞给妈妈些钱,并言说让她自己买些喜欢的东西什么的,数量每次都在三五百之间,逢节日甚至上千都有。
母亲除了感动还很诧异,一个骑电动三轮收破烂的,哪来的这么多的钱,除了他供家里的一切开销外,还有闲钱给他?在她心目中收废品的人,每天也就挣个三十二十的饿不死就是了。
直到有一天她发现了我公公的一个秘密才有点明白。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秘密,就是她在打扫公公的房间时,偶然看到了公公收废品的收入流水账。
从帐面看到我公公哪一天的收入也不低于三百元,有时竟高达上千元,这使她大为谔然,她自然会想到,这个五十多岁的糟老头子岂不每月挣至少一万元,比女儿女婿二人挣得还要多。这也不能不使她对我公公另眼相看。
其实,这也是怪我妈不了解这个行业,更不了解,看不懂我公爹造成的。
我公公是八十年代的高中生,未考上大学,在自然条件恶劣的贫困山区,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在我婆婆因病早亡后,便随儿子来到了县城收废品。
公公的发迹也是源于他的厚德良善。
一年的腊月二十三,他在一个小区的一户人家,收了一三轮车废品,在回来整理废品准备去卖时,在一个很小的破旧纸箱里发现了一双破鞋,又发现鞋里装有三千块钱,他二话没说第二天就赶到了这户人家把钱奉还。
这是一个在县城开着好几家连锁超市的人家。
这家主人的老母亲也是农村的,她把儿子平时给她的零花钱,藏在破鞋里,放在她床底下一个小破纸箱里,小过年这天她跟儿子回老家过小年去了,被她儿媳妇,在年前的家里卫生大扫除时给误卖了,为此婆媳俩还产生了误会。
一家人正纠结时,公公却把钱给送回。由此,这个超市的老板感恩着公公,除了自己超市里大量的纸箱包装箱卖于公公外,还在同业朋友中广为宣传,一时公公的名声大噪,几乎半个县城的工商户知道有个收废品的仁义人,纷纷将废品售与公公,才使他在这一行业做得风声水起。
现在我公公不用走街串巷吆三喝四去奔波,只在家接电话去收购就有拉不完的废品,挣不完的钞票。
我们这个小区里有个王大妈,儿女都在外地工作,老伴过世,看上了仁义仁厚道的公公,在中秋节后找到我母亲想让她牵线,想与我公公结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