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的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从检27年,莫苇菁始终牢记入党誓言,勇担检察使命,践行司法为民宗旨,以润物无声的情怀,默默守护,为爱前行。
不久前,一起涉未成年人追索医疗费民事支持起诉案件开庭审理。患有自闭症的小飞(化名)父母离异,小飞的父亲总以诸多借口拖延、拒绝支付抚养费。莫苇菁主动对接法律援助中心,了解案件诉讼进程,提出完善证据等法律意见,并即时启动民事案件支持起诉程序。她还与法院沟通,研讨以财产保全方式落实相关费用。在多方的努力下,小飞的医疗困境得以纾解。排近忧,除远虑,司法的温情为困境儿童点亮了希望。
“未成年人的工作不仅仅是办案,更重要的是教育感化挽救,才能帮助孩子们重新回归家庭、融入社会。”莫苇菁总是如春风化雨般地循循善诱,扶持着每一名罪错孩子走出阴霾。
高三学生小陆正面临着高考,因一念之差偷盗同学物品,到案后小陆对事实供认不讳,并退赔了全部赃款,具有多个法定从轻情节,且准备继续学业。综合考量后,莫苇菁对小陆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
经评估后,莫苇菁联合当地社工组织与家长组成帮教小组对小陆开展异地观护帮教。她为小陆量身定制考察方案,经常采用微信视频、电话沟通等方式与小陆及其家长、社工保持联系,定期检查其遵守考察义务、完成实践项目的情况,对其承受的考前压力、观护考察压力开展心理疏导。经过几个月的考察,小陆不仅按时保质地完成了所有考察项目,还通过刻苦学习考上了一流大学。多年来,经莫苇菁帮教的未成年人,有近20人考上各大高校。
怎样能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做得更实更细,这是莫苇菁一直思考的问题,她积极推动整合家庭、学校、社区、网络、司法及职能部门力量,努力实现未成年人保护效果“1+5>6”。
小晴(化名)是区域内的一名中学生,她从小离家出走、不服管教,频繁逃课、夜不归宿。未检办及时对小晴落实教育矫治措施,并建立档案跟进情况。然而随着年龄渐长,小晴多次因盗窃被公安机关抓获,学校、家庭均无力管束。对此,莫苇菁向家长阐明小晴的行为属于严重不良行为,适用其他矫治教育措施效果不佳,符合相应条件下,送专门学校更有利于矫治其行为。未检办助推市专门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委员会启动专门学校入学评估程序。评审中,未检办根据之前的矫治教育情况,对小晴提出专业意见。综合各方意见后,市专门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对小晴作出送专门学校矫治教育的决定。
此后,莫苇菁来到专门学校回访小晴在校情况,向校方调研了课程设置、日常管理以及社会支持程度等工作。她了解到小晴遵守校方纪律,与同学老师相处和睦,对未来学习生活目标明确,情绪及行为控制明显改善,遵纪守法意识显著提高,小晴也在自己的努力下,最终考入了理想的学校。
为了孩子的一切,也为了一切的孩子
多年的办案积累,莫苇菁始终提醒自己,“为孩子们多想一些,多做一些,让孩子们有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和获得感。”
莫苇菁与未检办的干警们一起,针对青少年群体中高发案件、易受害案件以及疫情引发的学生心理、行为规范和校园安全的突发事件,研发《远离毒品、珍爱生命》《从养成教育谈起》《法律框架下的家长责任》等法治课程,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送法进校,受众面覆盖大中小学生、家长,帮助孩子们提升知法、守法、用法意识,加强自我保护的能力,远离犯罪,也督促家长明确责任,切实履行家长的抚养监管义务。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参加检察开放日、参观红色场馆、举办十八岁成人仪式等法治活动近100场次;制作发放校园安全、“向阳花”防性侵、强制报告宣传画册等10000余份,筑牢未成年人保护校园防线。
同时,莫苇菁还将目光聚集到校园周边安全,联合区文旅局共同开展娱乐场所涉未成年人专项检查活动,对发现未成年人进入酒吧消费的相关场所制发检察建议,有序强化社会治安管控,为未成年人织密防护网。
“挽救一个孩子,就是稳定一个家庭,就是为建设平安和谐社会做出了努力。”莫苇菁以实际行动点亮未成年人生命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