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营企业大部分集中石化、钢铁、电解铝等传统产业,根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山东共有50家企业进入榜单,低于浙江、江苏、广东的107、92、51家,位居全国第四位,由于山东地炼相关企业众多,在入围500强的50家企业中,有19家属于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来自钢铁及有色金属行业的企业也不少,5家企业属于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4家企业属于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另外,山东虽是人口大省,但民营经济活力较低,2019年,山东每万人口拥有私营企业仅77.4户,低于全国的92.1户。
山东以工业为主、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产业结构,其中服务业仍以传统的交通、商贸、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发展较慢。2021年山东第三产业占GDP的52.8%,低于广东、浙江的55.6%、55.9%。其中,交通运输、仓储、批发零售等传统服务业占比偏高,而互联网、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占比较低。例如互联网产业,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互联网综合实力100强企业》中,山东无企业上榜,排名前三的省/市为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入围企业数分别是34、15、14家,近几年具有超前引领作用的创新模式,如抖音,都没原创在山东,互联网产业发展中山东处于落后地位。
山东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推动山东实现新一轮转型升级,事关全国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大局,事关区域协调发展全局。客观地讲,与其他地区相比,山东地区也具有一些明显优势,发展潜力很大,如资源环境基础好,沿海,工业基础好,地区人口过亿、市场规模大,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等。同时,在市场化培育、创新驱动、民营经济活力、营商环境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短板,有待改革提升。
2022年2月山东省委书记在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提出,关键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山东下一步发展方向,重点抓好“十大创新”:加强科技研发创新、人才引育创新、营商环境创新、数字变革创新、产业生态创新、要素保障创新、民生改善创新、风险防控创新、文化宣传创新、推进落实创新等。
山东作为人口大省、人才大省、工业大省、沿海大省、资源大省,没有任何理由溃退,近年山东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明显增强,事业都是干出来的,相信山东定能重振雄风,本文提出五大改革建议。
一是打造省内城市群,发挥山东半岛经济增长极的作用。继续实施“一群两心三圈”和“强省会”战略,实现三大经济圈一体化融合发展。在省内,省会经济圈应以济南为中心,以济泰同城化、济淄同城化、济德同城化为抓手,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合作发展,建设一批数字经济高地、世界级产业基地、国际医养中心和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胶东经济圈应以青岛为中心,以“青潍日烟威”一体化为抓手,协同建设海洋科教人才中心、海洋创新中心、对外开放枢纽和黄河流域开放门户。在省外,应以区域联动合作为主线,加强“山东半岛城市群与中原城市群”和“济南—郑州—西安数字”一体化联动协调发展,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二是转变政府职能,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经济发达、创新能力强的地区多是民营经济活跃、市场化及开放程度高的地区。山东应大力向深圳等南方发达地区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转变政府职能。例如,我们发布的《深圳如何成为创新活力之都?》提到,深圳借鉴中国香港经验推行“小政府、大社会”,在2004年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并在2012年全国首个颁布商事制度改革的地方性法规的城市,从而培育优越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另外,进一步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建立健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深入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坚决砍掉各类无谓证明和繁琐手续。打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培育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消解民企发展面临的歧视性限制和隐性障碍。
三是以近期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抓手,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形成“山东绿色转型模式”。深化动能转换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绿色低碳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途径,也是动能转换的内在要求。2021年10月,习总书记在山东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指出,要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动流域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对于国务院提到的对山东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生态环境领域转型发展等作出了具体部署,这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北方地区发展活力动力、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有利于深化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现区域重大战略融合互动,有利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