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XBOX 360 和 PS3 打的不可开交的年代,游戏试玩不再像之前那样依赖 CD 传播,玩家只需要在 Xbox live 和 PSN 上自行下载即可,一切都变得更加方便。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热门游戏的试玩版带来的效应有所降低,或是厂商们整活的想法有所松懈。2008 年卡普空和微软达成了一个 " 试玩独占协议 ",Xbox360 玩家能提前两个月玩到《生化危机 5》的试玩版,PS3 玩家只能往后稍稍。虽然如今听上去有些离谱,但是继承前作之名的《生化危机 5》当时的名头的确够响亮,最终这个 DEMO 被下载了 400 万次。
此外微软还搞过在《除暴战警》里附带《光环 3》beta 试玩邀请码的操作,吊足了光环粉的胃口。而最后结果确实也是个双赢的局面,《除暴战警》沾足了老大哥的光,自己本身素质也还不错,为微软开创了一个新的系列。
当然这招使用最熟练的还得是 SE,他们在《最终幻想 7 降临之子》日版里收录了《最终幻想 13》的试玩,虽然还是没能拯救这部 CG 电影;《最终幻想零式》带上了《最终幻想 15》绝版试玩,也是引起了玩家 " 买 FF15demo 送游戏 " 的看法。
只是随着游戏行业整体的发展,在业内有一种说法认为游戏试玩实际上会损害游戏销量。说法的提出者采用了大量数据来证明这点。他认为如果玩家对某款游戏感兴趣,不要提供试玩给他,这样玩家才会在兴趣使然的情况下忍不住购买游戏,亲自体验一下。
虽然这种说法非常的功利,但站在商业的角度确实有些道理,许多欧美厂商似乎也认可了这样的看法,于是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如今是个便利的网络时代,但提供试玩的大型游戏逐渐变少。这对玩家来说至少不是什么好事。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当年目睹《Doom》试玩横扫四方的 G 胖更明白开放的意义,如今在 Steam 平台上独立游戏的试玩依然非常红火,玩家不光能玩到几百上千个独立游戏 Demo,Valve 还会举办各种独立游戏节来增加这些 Demo 的曝光度。
对于一些像 SE、卡普空这样的老牌厂商来说,试玩也似乎早就是刻进企业基因的记忆,在游戏制作新建文件夹时就安排好的计划。无论外界如何变化,他们似乎都不打算在这个传统上做太多改变。这么多年依然没有一丝丝改变,玩家真的感动到哭死。
而作为普通玩家,虽然如今我们有无数种方法去 " 云 " 一款游戏,但是还是要记得,大多数情况下亲自试玩体验一番永远是了解游戏、付费掏钱的最佳避雷方式。
" 当你玩到期待已久的游戏 de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