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C919大型客机取得中国民用航空局型号合格证,这标志着我国具备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研制大型客机的能力,是我国大飞机事业征程上的重要里程碑。
让中国的大飞机翱翔蓝天,承载着国家意志、民族梦想、人民期盼。以C919为代表,一件件大国重器、一批批世界瞩目的超级工程,是中国制造创新发展的最好见证。
在获颁中国民用航空局型号合格证这一重要时刻前夕,两架C919飞机从研制地上海飞到了北京。
“今天很顺利,天气也很好。”中国商飞试飞中心试飞员邹礼学是其中一架飞机的驾驶员,飞机稳稳落地后,他喜笑颜开:“C919飞得轻松,心里高兴,还有满满的自豪感!”
邹礼学飞C919的时间已达1000小时左右,对这个“大家伙”再熟悉不过。“咱们大飞机省油,飞行员飞得更轻松,乘客也坐得更舒服。”邹礼学说,最关键的是,C919安全、可靠。
身高4.166米,身长38.9米,翼展33.6米,是同类客机里面机身最宽的;拥有比同类客机更“大”的“眼睛”,将原有的6块挡风玻璃设计减为4块,减少飞行阻力、增大驾驶视野……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首次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最大载客人数192人,最大航程5555公里,于2007年立项,2017年首飞。
首飞成功后,C919先后投入6架试飞机和两架地面试验机,开始了取证试验试飞。飞机分别在阎良、南昌、东营、锡林浩特、吐鲁番以及敦煌等地进行了试飞取证工作,直到今年8月1日宣布完成取证试飞。
长期以来,全球大飞机市场被空客和波音两大巨头垄断。制造中国自己的大飞机,考量的是中国自主创新的信心、勇气和水平。
“我们第一次自主设计超临界机翼,就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据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C919型号副主任设计师张淼介绍,C919设计研制中的超临界机翼能够减小飞机阻力,提升飞机性能,帮助降低油耗。
据公开消息,C919突破掌握核心技术100余项,体现了我国航空制造业等多个领域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以整体壁板数控喷丸成形技术为例,这曾是制约我国大型客机研制的核心技术之一。在C919项目的带动下,中航工业西飞公司通过大量的基础理论研究和系统性试验,先后攻克了复杂外形结构整体壁板预应力喷丸成形等一系列超临界机翼壁板数控喷丸成形工艺的关键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和垄断,使中航工业西飞公司成为世界上掌握机翼壁板数控喷丸成形技术的少数几家企业之一。
商用飞机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的工业产品之一,前后牵涉上百万个零部件,被称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历经15年攻坚克难,我国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设计、系统集成、全球招标、逐步提升国产化的发展路子,培养出一支信念坚定、甘于奉献、勇于攻关、敢打硬仗、具有国际视野的大飞机人才队伍,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宝贵经验。
C919首架飞机将于2022年底交付,商业运营的步伐正在加快。去年3月1日,中国东方航空作为C919全球首家启动用户,与中国商飞签署了购机合同,首批引进5架。截至目前,C919已拥有累计28家客户的815架订单。
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民航大飞机,全国24个省市、1000余家企事业单位,30万人参与了大飞机的研制。以C919为代表,大国重器亮点纷呈、制造业迈向高端的背后,无不体现出新型举国体制的独特优势。
中国是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商业运营速度最高、高铁技术最全面、运营场景和管理经验最为丰富的国家。截至2021年底,中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超过4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
中国高铁技术探索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体系化研发始于2008年。当时,日本、法国、德国都拒绝向我国转让除生产工艺技术以外的所有关键核心技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科技计划持续支持下,我国在高铁领域攻克了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支撑起了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的中国高速铁路网。
2022年9月29日,贵阳,检修消杀完毕的动车组列车停靠在北动车运用所的存车线上。(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我国高铁发展比发达国家晚40多年,但依靠党的领导和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铁路人接续奋斗,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历史性变化。”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