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六日深夜,由孙传芳、张宗昌领衔的拥护张作霖就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的通电发出。
干八日黎明,北京长安街自东向西迄顺承王府,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戒备森严。小胡同车马阻塞,拥挤不堪。张作霖身着陆军上将制服,安国军高级将领张作相、吴俊升、杨宇霆、孙传芳等随侍左右。
大元帅就职典礼在怀仁堂举行,最后从前线赶到者为张学良和韩麟春。张老帅坚持要等这二人赶到后才肯就职。
干八日下午三时半,张作霖在鼓乐声中面南站立,乐毕后,高声朗读宜言:“作霖添膺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之职,哲当巩固共和,发扬民治,刷新内政,辑睦邦交。谨此宜言。”
(一)“陆海军大元帅统率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于军政府时期,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保障全国人民法律上应享有之权利”。
这样,张作霖终于登上了他梦寐以求的元首宝座。张学良没有具体的职位,他以不管部大臣兼军团长的身份成为“太子”,冷眼观察政局之发展。
一次,国务院召开由总理潘复主持的国务会议,共有二、三百名高级官员参加。会议开得很顺利,气氛也挺和谐。可是,当国务总理潘复要作总结发言时,大元帅张作霖突然高声叫喊起来,说有一条不合理,接着就发起了脾气。
“我现在对于军事还忙不过来,潘馨航,关于政事我就完全交给你了,你不要事事都依靠我,你他妈拉个巴子闹的什么鬼,你以为我不知道?”张大帅勃然变色道。
这一通脾气使在场的张学良非常着急,但又不好说什么,只劝父亲要冷静,不要发火。别的官员也连忙劝道:“大元帅有话慢慢说,不要着急。”
张作霖见儿子和大伙都不停地劝,这才坐了下来,不再继续发作。
这时,站在主席台上的潘复被弄得面红耳赤,非常尴尬,他对张作霖解释说:“大元帅,您不要误会,我没有别的意思。”
潘复挺冷静,他对张学良说:“大元帅这是一辈子的脾气了,我了解他老人家,我不见怪。”接着,会场静了下来,潘复继续总结发言,最后,会议总算在平和的气氛中结束了。
会后,帅府准备了二十桌燕翅席招待与会者。宴毕,少帅张学良送走客人回到客厅,恭敬而又温和地说:“爸爸,您请回后边休息吧!”
我当时就对我父亲说:“说起来,今天这个会还是挺圆满的。不过,爸爸您今天太急躁了,潘复总理倒还沉着,人家提问题,事先都和您老商量过,咱们哪能发火呢?这又不是开军事会议,那帮老弟兄都知道您老人家的牌气。”
我又耐心地说:“爸爸,我不是责怪您,在这种场合要表现得很有修养才行,在座的都是文官,对他们要尊重。不管如何,今天的会开得不错,也给了我们一些经验啊!爸,您老也累了,休息吧。”
张学良回到后房,于凤至见他进米,就上前关切地问:“汉卿,今大的国务会议开得怎样了?”
张学良就把今天会议的情况和父亲发火的事说了一遍。
于凤至一听也笑了,她说:“爸爸还像在东北呢。东北都是多少年的老部下,知道他老人家的脾气,可这是在北京,又都是一些文官,可真得沉着些才好。”
“爸爸是大元帅,潘复是总理,两个人是要共事的;不过,我认为爸爸为人还是满机灵的。”于凤至又说道。
“他敢闯敢干也是没比的,我很佩服他老人家这一点,我是赶不上他的。”张学良说。
张作霖自当上大元帅后,就搬进了中南海的丰泽园。一次,大帅举行家宴,几位大太恰好都在北京。张作霖春风满面,神采飞扬地说:“这回咱们一家人都全了,可以吃一顿团圆饭了。”
望着满桌子的山珍海味、美馔佳肴,几位太太也都高兴地端起了酒杯。性格活泼、好开玩笑的五大太寿氏喜笑颜开地说:“姐妹们,我们的大元帅洪福齐天,咱们姐妹们也沾沾光。从今以后,不要再称呼太大了,这太土气。我建议一律改为夫人,你们说怎么样?”说完,她将杯中酒一饮而尽,众姊妹齐声叫道:“好!”
有一次,张作霖设国宴,招待外国使节和中国高级官员。宴席非常丰盛,其中有“向阳葵花丝”和“胜利红桃片”两道菜。
“向阳葵花丝”是用龙须菜、瘦火腿、鸡蛋松、油菜、油膘洋粉、红油发菜等原料做的。这道菜摆放整齐后像一面中华民国的国旗,造型十分艺术。
一九二七年六月,张学良在顺承王府官邸与夫人于凤至合影。后壁四字为“护国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