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这个特殊的职业,一直以来都是封建王朝的核心生产组成部分,封建王朝的大部分财政收入来源都是农民的赋税在支撑,然而残酷的是,农民似乎永远无法摆脱种田的命运,他们的一代甚至是几代人都与土地牢牢地捆绑在了一起。农民为何难以摆脱种田的命运,其核心原因就是他们已经建立了非常牢固的人身依附关系。
首先人身依附关系是指,下级将自己的命运前程全部依托于上级身上,这虽然是一种畸形的人与人之间的依附关系,却在是古代农民们数代都无法摆脱的魔咒。
春秋战国期间,井田制宣告崩溃,大量的私人田地被开发出来,社会中出现明显的贫富差距。富者土地遍野,而穷人则无立锥之地,丧失了土地的农民只好求助于富人,通过被富户雇佣,来养活自己。这种农民将命运悉数交给富人手中的做法,形成了一种主人与奴隶之间的雇佣关系。
而佃户数量的增多,又势必会降低原先佃户的薪酬,尽管这是所有佃户都不愿意看到的,不过降薪比起饿死还是要好很多。大量的农民就这样被生活的压力压的根本无法喘气。
除了让农民服从他们的管理外,统治阶级还将读书的权利牢牢地固化到上层贵族之中。对于那些出生寒门的有识之士,即便他们才华横溢,天赋异禀,但仅凭一个出身卑微,就不可能有出头之日。因此他们不得不投奔一些地方的世家大族,成为他们的门客。
由地方富户,到一方世家大族,这些人逐渐建立一套完整的垄断财富的机制。最下层有佃农为其耕种田地,再往上有专门的文人幕僚集团为其出谋划策,让其能够在朝廷的政治斗争中争取自身最大利益。甚至到后来,这些世家大族还可以拥有自己的独立武装,每一个地方的世家大族俨然一个个的小朝廷。
上文的说道,这些地方世家大族的内部,俨然一个一个的小朝廷,他们也有一定抵御战争的能力,然而在绝对的军事实力面前,任何单一的地方武装都撑不了太久,于是这些世家大族们很快便找到了方法。
三国时期的曹操,便是其中之一。曹操完成北方统一后,为了让自己的政权更为稳定,下令招募屯田百姓。对于那些加入囤田的,可以降低赋税。而那些没有加入屯田的自耕民则要面临着高额的政府税收。就这样又有一大部分不得不成为为屯户,将自身的命运交给他人。
当然也有人选择了另一条路,落草为寇。然而草寇也是需要吃粮食的,这些人就于是准备抢劫那些世家大族,然而本就处于社会底层的这些人,又哪里来的能力和手中握有私人武装的富户去斗。斗争的结果,往往不是丢掉性命就是被活活饿死。
靠着这些搜刮佃户积累的资本,世家大族成功换取到了相应的政治权利,自己的佃农可以少交或者不交赋税,他们手中积累的灰色财富再次倍增,新一轮的土地收购又开始了,农民们对于这种现象已经是不足为奇了,他们早已被打上深深的烙印:种地、种地、种地。
西晋时期,当这群世家推举的司马政权在北方站不稳脚跟时,他们又火速簇拥司马睿逃到了南京,南方本地的世家大族与之前北方的世家大族又开始扶持起了司马睿作为他们的代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