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寄生虫,你是不是只想到它的坏处?这些狡猾的生物寄居在其他生物体内,攫取宿主营养,甚至可能导致宿主死亡,简直是十恶不赦!其实,寄生虫没有那么可恶,寄生也只是它们的生存方式,就像美丽的蝴蝶会吸食花蜜、呆萌的企鹅靠捕鱼维持生存一样。
现在就让我们看一看寄生虫们好的一面吧。
我们知道,要维持生态平衡,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这三种角色是缺一不可的,可是寄生虫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浅海礁石上,常年生存着两群“懒虫”,叫做帽贝和海葵。帽贝是个戴着“斗笠”的“老大爷”,它们找到一块喜欢的礁石就用腹足紧紧吸附在上面,可以一辈子不挪窝;海葵则像一朵怒放的葵花,长着数不清的触手却没有长脚,只能固着在礁石上张着大口等着食物送上门。因为帽贝和海葵都喜欢住在礁石上,双方常常“不期而遇”,然后长着薄壳的帽贝会被海葵一口吞下。如果对这种情况不加改变的话,帽贝就会越来越少,这时候,吸虫类寄生虫就发挥了作用。
吸虫类寄生虫的最终宿主是海鸟,但它们在海里时喜欢寄住在双壳类软体动物体内。当双壳类被冲到岸上后,吸虫会集中到双壳类用来挖沙的足部上,这样一来,宿主的足部就像被粘住一样,不能再动弹,只能任由海鸟捕食,吸虫类寄生虫就此进入海鸟体内。双壳类留下的贝壳就会成为帽贝的“新家”,因为这个“新家”通常在岸上,而海葵只能生活在水里,帽贝搬家后就不用再担心被邻居吞食了。
日本人很喜欢捕食一种叫做日本红点鲑的淡水鳟鱼,因过度捕捞和栖息地遭破坏等原因,日本红点鲑一度沦为濒危物种。更雪上加霜的是,数量稀少的红点鲑在捕食时总是抢不过其他数量众多的鱼类,常常吃不饱肚子。这时候,线虫类寄生虫又帮了大忙。
线虫类寄生虫会寄住在蝗虫体内,线虫以不伤及蝗虫性命的方式吸食着蝗虫的营养,两者相安无事地生活着。但当线虫要生殖时,问题来了,线虫幼虫只能生活在水中,怎么办呢?线虫会跑到蝗虫的大脑中,操纵着蝗虫自发跳水,然后线虫钻出蝗虫体内,进入水中产卵,丢下蝗虫在水中自生自灭。“跳河”的蝗虫对河里的日本红点鲑可谓是天上掉下的免费午餐,研究显示,日本红点鲑每年摄入的食物中有60%正是这些被线虫操纵而跳河的蝗虫!靠着这些蝗虫,鱼儿们熬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饥荒期。
寄生虫在吸食宿主营养的同时,其实也承担着保护宿主的重担,因为如果宿主“死于非命”的话,它的生命历程也会戛然而止。
居住在北美地区的白尾鹿就受其寄生虫的保护,也许正是因为有了寄生虫“保镖”,白尾鹿才成为了世界上分布最广的鹿之一。白尾鹿是一种线虫类寄生虫的终末宿主,这种线虫能与白尾鹿和谐共处,不会使白尾鹿生病或死亡。但其他鹿科动物想入侵白尾鹿的居住地或攻击它时,线虫就会感染到其他鹿科动物,让入侵者产生严重的神经系统障碍,甚至杀死入侵者。
对钩虾来说,体内寄生虫也是保命的绝招之一。钩虾是一种长得像虾的小型甲壳类动物,它们平时以腐叶为食,但在食物短缺时,还会出现同类相食的现象。曾有研究人员发现,在爱尔兰的一条河流中,偶然侵入了一种外来的钩虾,因为“水土不服”的关系,它没办法食用当地的腐叶,于是它开始以本地的钩虾为食,本地钩虾的数量骤减。慢慢地,这条河的生态失衡了,因为钩虾数量的减少使其捕食者数量下降,腐叶也开始在河底堆积,这时本地钩虾体内的寄生虫——棘头虫拯救了它们。棘头虫有些“挑食”,它们更喜欢寄住在本地钩虾的体内,一旦忽然更换宿主,它们就会对新宿主发动攻击。在棘头虫的“帮助”下,外来钩虾和本地钩虾终于能够“和平共处”了。
寄生虫对人类也有特殊的帮助,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发现,引发疟疾的寄生虫——疟原虫能够高效地识别癌细胞。疟原虫通过与癌细胞表面的一种多糖分子结合,入侵癌细胞。研究人员将疟原虫体内与多糖结合的疟疾蛋白提取出来,加入了一种杀伤细胞的毒素物质。当他们将这种重组化合物加入到癌细胞的培养皿中,发现它能快速与癌细胞结合,融入癌细胞释放毒素,杀死癌细胞。也许未来,经过基因重组的疟原虫能成为治疗癌症的“保镖”。
寄生虫不仅对生物圈有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害处也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数据显示,目前已发现的19951种寄生虫中仅有688种会导致人畜患病,有害寄生虫仅占整个种群的4%!可见,我们对寄生虫的了解还有很多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