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董小姐打造的纯电车,续航230km,从15.8万跌至5万还滞销!“沦为”物流神器
小贱说车|格力董小姐跨界造车:从15.8万跌到5万,这车到底是“工业废铁”还是“真香神车”?
“格力造车”这个词,一开始听着像玩笑。可谁能想到,董小姐真上了车——从2016年入股银隆新能源,到2021年正式控股改名“格力钛”,一脚踏进了新能源商用车的战场。然而,首款纯电物流面包车上市定价15.8万,如今二手市场只要5万出头,价格直接跌冒烟了!
价格跳水到让人“气的蹦起来”,但也有人说:“这车,有点东西!”
今天,小贱我就带大家扒一扒这款格力钛纯电面包车的底细,看看它到底是“工业废铁”还是“性价比之王”。
外观设计:实用为主,但辨识度迷失在马路中
这车的外形,就像它的命运,一点都不张扬。封闭式前脸,确实给人新能源车的信号,但整体线条保守,缺乏品牌辨识度,开在路上十有八九会被误认成某宝物流车。车漆质感偏粗糙,车灯设计简单,几乎没有“眼神”。
不过,小贱我也得实话实说:高车顶+宽侧滑门,在实际装卸货体验上确实加分不少,叉车都能轻松对接,效率很香。
小贱识车:这不是一辆靠颜值吃饭的车,而是靠“实干”撑起场面的工具车。
内饰体验:别指望舒适,讲究的是“耐造”
坐进车里,迎面而来的全是硬塑料。仪表台设计简陋,中控屏幕小得像早年的MP4,而且分辨率感人。
座椅支撑性差,长时间驾驶容易“坐到怀疑人生”。舒适性配置?几乎是零——没有自动空调、没有多媒体娱乐、甚至连USB接口都显得吝啬。
但话说回来,它毕竟是一台物流车,耐脏耐磨是它的刚需属性,越“朴实无华”,反而越实用。
动力与续航:钛酸锂电池,快充快跑但“短腿”明显
这车最值得一提的,是它搭载的钛酸锂电池。30分钟充至80%,充电速度确实快,低温环境下表现也稳定。这点在北方冬天跑工厂通勤的师傅们心里,简直是福音。
但问题也很扎眼:官方标称230km续航,实测只有180km左右。对于城市短途物流还勉强能用,一旦跨区或者进郊区,续航焦虑立马拉满。
装载能力:真正的“能装界实力派”
后备厢容积实测约2.7立方米,载重能力达700-800公斤,底盘结构扎实,承重优于同价位竞品。这个数据不花哨,但非常实用。
配合大开口侧滑门,叉车、人工搬运都顺手,在工厂内运转、园区物流等封闭场景中,这车妥妥是“真香”。
用户案例速览
“我们园区买了三台,现在主要是从仓库拉物料去车间,一天跑五六趟,充电快、不挑天气,比以前那几台汽油车省事多了。”
——某制造企业后勤主管
“刚开始觉得档次低,现在觉得皮实耐用,反而省去了很多维护烦恼。”
——深圳一物流公司司机
横向对比:对手强劲,格力钛要打持久战
与五菱荣光EV相比:五菱续航更长,品牌认知度高,售后更完善。
与长安星卡EV相比:内饰更精细,配置更丰富,驾乘舒适性高。
但!格力钛的优势在于装载能力强、价格触底,适合预算有限但对装载需求高的用户。
小贱说车:在主流市场它是“劝退”,但在细分场景它是“真香”。
热点话题讨论:价格跳水的背后,是定位迷失还是品牌力不足?
上市定价15.8万元,远高于竞品,导致初期销量遇冷,价格直奔“天塌了”的节奏。为了清库存,价格一路跳水至5万元区间,在二手市场甚至能看到4字头的成交价。
这不是产品差,而是“定错位”。品牌认知度低、销售渠道不健全、缺乏整车研发经验,让这场跨界造车开局尴尬。
但也正是跌到底后,才意外找到了自己的舞台——工厂内部接驳、园区运输、短途物流,成为它的主战场。
小贱看未来:专注细分市场,才是活下去的智慧
新能源商用车市场还处在快速成长期,谁能在细分赛道做到极致,谁就能活得长久。格力钛如果放弃乘用车幻想,扎根物流痛点,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从“跨界造车梦”到“工业运输能手”,这转变看似无奈,实则务实。
写在最后
格力钛纯电面包车,不是神车,更不是废车。它是一个被错付的角色,在错误的战场上溃败,在对的场景中重生。
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是每辆车都要跑上高速,有的车,注定是在园区里穿梭奔忙,也能活出自己的价值。
这车,有点意思。
小贱问答
你觉得这车如果跌到4万,会考虑买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小贱我一定认真回复!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