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别急着表白!听我说!
婚礼上用它告白
情书中用它抒情
连偶像剧都要用它刷屏——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句被捧上神坛的“爱情圣经”
最开始并不是说爱情哦
今天是团团带大家读诗的第47个周日
就让我们和广播台的孙嘉怡一起
带你扒一扒《诗经》最惨烈“营销”背后的故事
原诗现场:刀光剑影里的约定
公元前7世纪
卫国士兵被强征南下
战场上,战鼓震天,刀剑相击,血染黄沙
一群士兵跟着将军孙子仲
在陈国和宋国的战场上厮杀
甲兵的刀锋擦过耳际
乙兵的战马嘶鸣着坠入深沟
生死一线间
战友A与B的紧握对方渗血的手掌
含泪立誓:
“说好了同生共死,就算变成白骨也要埋一起啊!”
诗中士兵的终极恐惧也并不是分手
而是——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哭喊:这仗打得没完没了!
说好的一起养老都是骗局!)
而此诗为何被误读千年
引发了一场集体“造糖运动”呢?
其实是后世在引用时常常仅摘取“执手偕老”的意象
忽略了原始语境,从而容易引起误解
又由于其中“偕老”的承诺
与儒家文化中“白头偕老”的理念不谋而合
人们一传十、十传百便将其奉为了爱情之诺
除了“执子之手”,古诗圈还有一堆“冤假错案”!
苏轼的
“春宵一刻值千金”
本义是劝人珍惜光阴读书
却被一步一步挪用以成洞房暗语
元稹的
“贫贱夫妻百事哀”
实为《遣悲怀》悼亡诗
道尽了夫妻二人的患难深情
却被曲解为对经济贫困导致婚姻不幸的吐槽
苏轼若知“春宵一刻”被曲解
或许会笑骂“后人误我”;
但若见“执子之手”成为爱的符号
或许也会欣慰——
毕竟
在不遗失原意的情况下
能跨越千年引发共鸣的诗句,才是真正活着的诗
抛砖引玉:欢迎同学评论分享
“执子之手”从“战地绝命书”到“婚礼金句”是流传千年中无法避免的误用,表达美好的愿望。像这样被后世“误传”的美好诗文还有哪些呢?可以在评论区给团团留言哦!
#十大杰出青年学生
#学霸来啦
#游园音梦·南京工业大学春日游园会
#星期天读诗
文字 | 校广播台陈思妍
图片 | 校青媒敖渝吉、网络(侵删)
音频 | 校广播台孙嘉怡
责编 | 校青媒敖渝吉
校审 | 陆周燕南
审核 | 王郁超、乐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