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量超大!全国财政部署八大任务:扩大投资和消费、加快财政支出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对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表示,根据财政部对新增专项债券发行节奏的具体安排,预计二季度专项债发行比重将明显高于三季度。加之二季度经济仍面临国内疫情和乌克兰危机的叠加冲击,预计二季度专项债发行比重高于2019年的33.5%,上半年合计发行比重高于七成。他还认为,5、6月份或将迎来专项债全年发行高峰。
全力以赴稳住市场主体,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健康发展
会议指出,要全力以赴稳住市场主体,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健康发展。接下来,财政部门将从融资、政府采购、社保费缓缴、稳就业补助等方面发力。
一是用好政府性融资担保等政策,指导督促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严格落实再担保合作业务规模不低于1万亿元的要求,下达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资金,支持扩大融资担保业务规模、降低担保费率。
二是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将面向小微企业的价格扣除比例提高至10%-20%;降低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工程门槛,将预留采购份额由30%以上今年阶段性提高至40%以上。
三是扩大实施社保费缓缴政策,将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餐饮、零售等5个特困行业缓缴养老等三项保险费政策阶段性实施至今年底,并扩围至受疫情严重冲击、行业内大面积出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其他特困行业。
四是加大稳岗支持力度,将大型企业稳岗返还比例由30%提至50%;失业保险留工补助受益范围由中小微企业扩大至受疫情严重影响暂时无法正常生产经营的所有参保企业;增加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等。
值得注意的是,财政部已在近日发布《关于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支持金融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的通知》,要求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增信作用,推动金融机构尽快放贷,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力度,重点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支持。
坚持将“三保”支出作为预算支出重点
会议强调,在当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保障县区财政平稳运行是各级财政部门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
会议强调,要按照“县级为主、市级帮扶、省级兜底、中央激励”原则,落实分级负责制。坚持将“三保”支出作为预算支出重点,首先保障教师等重点群体工资、养老金等按时发放,并将疫苗接种、核酸检测、患者救治、防疫物资及必要生活物资保供等疫情防控必要支出,作为“三保”支出的重要内容。
日前,国家医保局负责人介绍,关于近期网上舆论非常关注的常态化核酸检测费用,按照有关政策文件,所需费用由各地政府承担。医保局的回应彻底明确了各地常态化核酸检测是由财政资金承担,但仍有部分声音认为,财政部门在收支压力下难以保证对疫情防控有关费用的支持。
而本次会议则再度明确,不仅重点群体工资、养老金等会按时发放,核酸检测在内的疫情防控必要支出也是财政部门预算支出的重要内容。
会议还强调,各地要统筹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和自有资金,加大对市县“三保”的转移支付支持力度,最大程度下沉财力,坚决兜牢兜实“三保”底线,以有力有效的“三保”保障支撑经济大盘企稳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