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来源:网络
随着相关政策的出炉,中国车市的阴霾终于被驱散了一部分。
“最近两周,市场反弹极为明显,这得益于地方政府推行的相关政策,以及主机厂的相应促销手段。我预计5月份乘用车销量能达到135-150万辆,同比降幅会收窄至10%-20%。”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和车市物语分析道。
在部分人看来,随着未来购置税减征细则及其他刺激性政策的出炉,中国汽车市场将迎来强势增长。以政策为船,渡过这轮供应链、需求下滑危机,大家将重新过上2018年以前的“常态化增长”好日子。
也有一部分悲观者认为,本轮的刺激性政策尚未明朗,600亿购置税减征虽然会有明显刺激性效果,但其对未来市场的透支同样可怕。届时,刺激性反噬叠加供应链危机,中国汽车市场的“苦难”将持续存在。
从政策本身来看,本次购置税减征不同以往,不再强调以时间作为标尺,而是强调600亿元总额度。在部分专家看来,这是短期强势提振消费,并降低透支副作用的绝佳手段。而中国汽车产业也将因此获得喘息之机,以更得体的姿态面对未来。然而想过上好日子,每一位汽车人需要思考,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上
6月将迎来大反击?
其实一直以来,购置税减免政策从来不是提振当时市场周期销量的唯一手段,而是政策组合拳的起手式。
在2009年第一批购置税减征的同时,国家层面上辅以的其他刺激性消费政策主要是汽车下乡。当年国家特地拨款50亿元人民币资金,对农民报废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换购轻型载货车以及购买1.3升排量以下的客车,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而正是在这波购置税减征+汽车下乡的双重作用下,汽车消费提振态势相当明显。
数据显示,2009年全年,汽车销量从2008年的930.59万辆跃升至1379.53万辆,增量达到448.94万辆,同比增速也提升了接近40个百分点。
在第二轮购置税减征的同时,国务院也宣布了支持新能源汽车销售和动力/燃料电池研发,禁止地方政府限制电动车的购买和使用,确保在新增及更新公交车中的新能源汽车占比;鼓励创新分时租赁、车辆共享等运营模式;加快淘汰营运黄标车,将2017年设定为地方政府完成基本淘汰黄标车任务的最后期限等。
本轮的政策刺激,在宣布购置税减征600亿前后,各地方也已出台了相关购车补贴政策,比如上海、广东等多地的购车补贴政策,部分限购城市也相继增加了购车指标。从市场表现上看,虽然购置税减征政策细则尚未出炉,但相关地方性的刺激措施已经起到了效果。据乘联会数据显示,5月16-22日,国内主要厂商零售销量相比于去年同期,降幅已收窄至6%。
在郎学红看来,现阶段各地方对于全国统一政策的执行和配合的重要性,要远胜以往。“从国家宏观角度上来看,除了购置税减征,汽车下乡、出台相应的机动车报废更新鼓励政策同样关键。而从地方上看,各地应该在落实好国家统一政策的前提下打好‘配合’,积极出台地方性刺激政策。此外,限购城市也可以进一步释放购车指标。每个限购城市额外放出3万指标,虽然绝对数字不多,但能发挥出很好的带动作用。”
做好这一切后,中国车市的拐点即将出现。回望2021年,虽然车市在上半年增长态势明显,可由于芯片供应问题,去年车市在6-7月份迎来了明显低潮,在郎学红看来,由于去年的低基数,中国车市将于今年6月迎来明显反弹。
“购置税减征政策极有可能在5月底公布,6月1日起实施,所以6月将是奋起直追的关键期。顺利的话,6月份一个月就有可能在去年同期的基础上追回100万辆左右销量,彻底弥补1-5月份带来的缺口。以全年的角度分析,乘用车市场的整体增量有望达到200万辆,实现10%以上的增幅。”
#中
如何避免减征副作用
一直以来,购置税减征政策都是拉动汽车销量最切实有效的手段,但对于该政策的实施,各部门都显得极为谨慎,即便是2020年第一波疫情爆发之时,都没祭出过这一“大招”,因为购置税减征政策的副作用同样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