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这2年多来,餐馆虽然还没倒闭,但他已经被弄得“身心疲惫”。在跟《豹变》交流2个多小时里,老颜一根接着一根,烟没有断过。他告诉《豹变》,因为这段时间压力太大了,他把戒了多年的烟又拾起来了,酒也没少喝。
停业后,闲暇时间多起来,老颜也开始关注宏观经济数据,希望从中能看到一些转机。前段他看到4月份的居民消费额,发现很多人除了生活必需品,其他消费许多都在降:“对我来说,烟和酒的消费比往年还增长了点。”老颜自嘲说。
2、5月停摆一个月,亏了44万
4月30日,接到社区通知5月1日至4号停堂食时,老颜还比较淡定。这2年来,断断续续的停业已成为常态,他还把五一备得货给员工分了分过节。但没想到的是,最后整个5月份都停摆了。
湘悦楼的主要客户群体是商务宴请,餐馆楼上有不少写字楼、附近还有不少办公大厦,一些能吃辣的年轻人,上班族也喜欢过来体验湘菜。
正常营业的情况下,老颜的店一天能做到两三万元的流水,无法堂食后,餐馆几乎失去了收入来源。
当下流行的外卖平台,并不适合湘悦楼这样的商务型餐馆。老颜算了一笔账,外卖扣点后,自己的利润很微薄,只能赚个曝光度,所以他停了外卖平台。
堂食停止后,湘悦楼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外摆,卖一些卤菜、熟食、盒饭以及打折的炒菜。因为顾客没法坐在店里堂食,这些炒菜大多在原价的基础上打了六七折左右,适应外卖场景的定价。
打折也有对顾客消费能力的考量。每天来湘悦楼买饭菜的居民,会比对不同商家的价格,看看哪一家便宜、优惠多,差几毛钱也要算一算。这种情况下,性价比成了一个很重要的卖点。
一位店员告诉《豹变》,因为在这附近经营十余年,老顾客多,湘悦楼靠外摆每天能够收入三四千左右,相比较正常营业时,收入减少了大概八成。
这些外摆的收入用来给员工发工资。平摊下来,18个员工每天能分到200元钱。他们每天轮流上岗,看守外摆的菜品,招呼顾客,这些员工工资每月占据餐馆成本的三分之一左右。
裁员是经济下行压力下,包括许多互联网大厂的选择。但老颜说,他没有考虑过走这条路。
经营餐馆10多年,老颜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他觉得经营餐馆就像经营一个大家庭,家长理应付钱,让员工一起吃饭,要不然别人都不会来这里,“这个时候裁员,我觉得不公道,好的时候人家跟着我,不好的时候我把别人开了,不符合人性。而且这时裁了他们,他们也没地方去,做生意一定要跟自己员工处得好,不能违背良心。”
现实的问题是,堂食停止一天,餐馆就亏一天。房租、人工成本、食材费,都是压在老颜心头的石头。
餐馆在疫情前2年和今年5月的账本。/豹变
这家面积400平方米的餐馆,每月的成本多少?老颜给《豹变》算了一笔账,水电气每个月两万五左右;给员工租房,一个月两万;房租和人工成本各占30%,算下来每个月成本在56万左右。
老颜餐馆的房东是国企,按照相关政策,这个月房租是免的。即使如此,一个月下来亏损44万。按照过去每年100万左右的盈利来算,餐馆如果停摆3个月,就相当于一年白干了。
另外,疫情下有的成本不但没有减少,还会增加。比如因为物流不畅通,市场上货源少,湘菜的主要原料小米椒价格一路上涨,最便宜也要15元一斤,到最贵的时候,价格能涨到40元一斤,比牛肉还贵。
为了节约成本,他改用桶装的剁椒代替小米椒。但很多顾客不理解,向他抱怨,“你家菜全是辣椒,能不能多放点肉?”
3、有人继续扛,也有餐饮人选择撤退
老颜有一个餐饮同行的微信群,疫情2年多来,群里的同行在慢慢消失,有的老板选择歇业,在家休息几个月,歇着歇着就没了消息。
老颜估算过,因为门店扩张、员工成本高或者本身经营不善,这两年身边离开餐饮业的同行大概在20%。